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TRECs含量的变化
葛国洪, 陈明, 李红兵, 郭海燕, 汪莉萍
2007, 23(3): 163-165.
摘要: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含量的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5例干扰素、13例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的CHB患者及2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RECs的含量。CHB患者中TRECs含量为(7.29±2.26)copies/103PBMCs,低于健康体检者TRECs水平(10.48±6.90)copies/103PBMCs,P<0.05;TRECs含量与HBV载量直线相关分析r=0.06,P=0.975;干扰素组治疗后TRECs含量(12.77±5.25)copies/103PBMCs,高于治疗前(7.14±2.69)copies/103PBMCs,P<0.05;阿德福韦酯组治疗后TRECs含量(8.63±3.26)copies/103PBMCs与治疗前(7.46±1.73)copies/103PBMCs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B患者组中TRECs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TRECs含量与HBV载量无明显相关性,干扰素治疗能提高CHB患者中TRECs的含量,而阿德福韦酯无此作用...
FGF1和PD98059对成年大鼠肝细胞FGFR2表达的影响
佘丽君, 周晓东, 魏箐, 邵光, 张亚雷, 蔡霞
2007, 23(3): 166-167.
摘要: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观察生长因子FGF1和MEK特异性阻滞剂PD98059二者对原代培养的成年SD大鼠肝细胞表面与FGF1结合的胞膜受体FGFR2表达量的影响。采用两步法原位灌注取肝细胞,培养到一定时间,加FGF1和PD98059,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比例和受体FGFR2的表达。对照组和实验组肝细胞,均大量的表达FGFR2,表达量之间没有差异,均在90%左右。FGF1和PD98059对成年SD大鼠肝细胞表面FGFR2的表达没有反馈调节及阻抑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的表达
于丽君, 陈士俊, 张景遥, 安勇
2007, 23(3): 167-169.
摘要: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表达水平与干扰素α抗病毒疗效的关系。30例慢性乙肝患者均给予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6个月,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所有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表达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应答组和无应答组在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水平对干扰素疗效影响较大。抗病毒疗效与机体内单核细胞膜干扰素α/β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干扰素疗效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与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性
詹灵凌, 吕小平, 李山, 姜海行
2007, 23(3): 170-171.
摘要: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表达与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关系。我们对2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采用Child-Pugh分级方法进行肝功能分级,并按存活与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UPA。结果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年龄小于50岁的UPA值(0.83±0.16)ng/ml,大于或等于50岁的UPA值(0.96±0.31)ng/ml,两组比较t=1.341,P>0.05;②a存活组UPA值(0.43±0.25)ng/ml,b死亡组UPA值(0.97±0.38)ng/ml,两组比较t=3.883,P<0.001。说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UPA表达与其年龄无关,而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LTD4含量的检测及其意义
张继舜, 吴龙仁, 崔鹤松, 朴红心, 韩学吉, 尹明实, 孟繁平
2007, 23(3): 172-173.
摘要:
通过观察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LTD4水平及其与肝细胞损害相关性的研究,进一步论证Ⅰ型超敏反应与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应用ELISA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2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LTD4、ALT和AST水平,并观察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急性组血清中LTD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慢性组;慢性组血清LTD4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LTD4水平与ALT、AST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LTD4水平可反映肝损害程度,而且对病情和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Ⅰ型超敏反应性炎症的重要指标,LTD4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和肝细胞的免疫损伤过程。
慢性乙肝YMDD变异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王瑜敏, 陶志华, 朱燕英, 林晓梅
2007, 23(3): 174-176.
摘要: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CHB)发生YMDD变异后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意义。检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285例CHB患者YMDD变异情况,根据结果分为无突变组和突变组;又各分为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组和未继续治疗组;并测定各组乙肝病毒拷贝数(HBV-DNA)、乙肝两对半(HBV M)、常规肝功能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 IV)水平。结果显示285例患者中发生YMDD突变144例,以Y IDD型最常见;突变组HBeAg阳性率、HBV-DNA水平高于无突变组(P<0.01、P<0.05);无突变病例中继续治疗组C IV、PCⅢ、HBV-DNA水平比未继续治疗组出现下降(P<0.01、P<0.05)。YMDD突变组HBeAg阳性率、病毒拷贝数高于无突变组,而纤维化指标无差异;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可改善无突变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
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γ和IL-4的影响比较
江军, 缪晓辉, 蔡雄
2007, 23(3): 176-178.
摘要:
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对照观察其抗乙肝病毒的免疫效应。214例CHB均为参加阿德福韦酯Ⅲ期临床试验的患者,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12、24及48周末患者血清HBV DNA,其中40例患者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相应时间点的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ALT和AST治疗后两组间改善值基本相同;HBV DNA改善值拉米夫定(LAM)组从4周末起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ADV)组(P<0.05),在48周末两组改善值基本相同;LAM组IFN-γ水平在12周末达到高峰,而ADV组在48周末IFN-γ水平才明显上升,LAM组IFN-γ在4周末明显高于ADV组(P<0.05);ADV组IL-4在48周末与LAM组比增高有明显差异(P<0.05)。两种核苷类似药物抗病毒后均能使机体免疫部分恢复或增强,这种作用可能都是随着治疗后病毒载量下降和CD4+T淋巴细胞活性的重建而出现的。
血清铁蛋白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李秋莲, 高歌, 王立群
2007, 23(3): 179-180.
摘要:
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F)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及放射免疫法,对85例慢性肝病患者检测SF及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并对其中50例慢性肝炎患者行肝穿活检。慢性肝病患者SF、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SF随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临床分型及Child-Pugh分级的逐渐加重而升高。SF随病理分期依次增高,与S0期比较P<0.01;SF与HA、LN、PⅢP、CⅣ具有相关性(r值为0.68,0.58,0.47,0.61)。提示肝铁代谢异常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IL-10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刘群, 梁群, 严红, 王建刚
2007, 23(3): 181-183.
摘要: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性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分析方法,检测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124例健康对照组IL-10基因启动子-1082G/A、-592A/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确定了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IL-10基因启动子-592A/C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1),肝硬化组-1082G/A位点A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G等位基因相对于A等位基因患肝硬化的机会比为0.373(95%C I:0.1660.838)。IL-10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易感性相关,基因启动子-1082G/A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肝硬化易感性高。
473例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诊断与肝组织学关系
陶森, 邵凤珍, 邹怀宾, 李海
2007, 23(3): 183-184.
摘要: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4、IFN-γ水平与病毒基因型、病毒量等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的关系
苏峥, 姚希贤, 王军民, 白文元, 张新元
2007, 23(3): 185-186.
摘要:
本研究检测了64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血清HCV RNA基因型、IFN-γ和IL-4水平、HCV-RNA含量以及ALT水平。结果显示CHC患者血清IFN-γ水平在1b型的患者显著低于2 a型(P<0.05),与病毒载量、ALT水平等均无显著性相关(均为P>0.05)。在同一基因型中,血清IL-4、IFN-γ水平与ALT水平、病毒载量亦无相关(P>0.05)。在同一基因型中,血清IL-4、IFN-γ水平与ALT水平、病毒载量亦无相关(P>0.05):在诸多抗病毒影响因素中,病毒基因型在血清IFN-γ水平上具有差别,提示1b型较其他基因型为低的IFN-γ水平可能是该型更易发生HCV持续感染的因素之一。
抗-HCV-IgG阳性血清检测HCV的临床意义
张建华, 钟怀印, 薛承岩
2007, 23(3): 186-187.
摘要:
了解抗-HCV-IgG阳性时、仅肝功能轻度异常、与HCV感染者有接触史时等临床情况下HCV在血液内存的几率,验证在这些临床情况时开展检测HCV确证试验的临床意义。采集血清为检测标本,用ELISA技术检测抗-HCV-IgG,RT-PCR技术检测HCV-RNA。血清HCV-RNA的检出率,抗-HCV-IgG阳性组为41.9%、仅肝功能轻度异常组为25.7%、无症状体检组为29.4%。临床对抗-HCV-IgG阳性者、仅肝功能轻度异常者、有接触史者等特殊人群应做检测HCV的确证试验,RT-PCR技术可以用做临床检测HCV的确证试验方法。
硫酸软骨素对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
吴艳艳, 童巧霞, 贺永文
2007, 23(3): 188-190.
摘要:
探讨硫酸软骨素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用连续灌服酒精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硫酸软骨素治疗6周(25mg/Kg,腹腔注射,每天一次)。测定血清和肝脏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金属蛋白酶组织抑止因子1(TIMP-1)、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硫酸软骨素能减轻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组织病理改变,降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和TIMP-1的表达。酒精性肝纤维化中,血清和肝脏匀浆NO和NOS的表达增加,肝脏组织PDGF的表达增加,使用硫酸软骨素可显著抑制NO、NOS和PDGF的表达(P<0.01)。硫酸软骨素对酒精性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NO、NOS和PDGF的表达水平相关。
肝硬化患者胃黏膜ghrelin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向梅, 焦清海, 姜慧卿, 任俊英
2007, 23(3): 191-193.
摘要:
研究肝硬化患者胃黏膜ghrelin表达及其意义。选择肝硬化患者36例和内镜下胃黏膜大致正常者15例为对照组,测定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血糖、胰岛素,进行食欲评价。肝硬化组胃黏膜表达ghrelin阳性细胞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Child-Pugh分级增高有递增趋势。肝硬化组空腹血糖、胰岛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ghrelin阳性细胞面积与食欲(r=-0.432)、TSF(r=-0.525)、ISI(r=-0.509)呈负相关(P<0.05),与血糖(r=0.449)呈正相关(P<0.05)。肝硬化时ghrelin表达增高是机体对能量负平衡状态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胃黏膜ghrelin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硬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作用。
终末期肝病模型及Child-Pugh分级对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分析
白平平, 朴云峰, 秦俊杰
2007, 23(3): 193-194.
摘要:
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CTP)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TP(CrCTP)分级对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的意义。分别计算104例肝硬化患者的MELD、CTP及CrCTP分值,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TP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率的准确性。在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率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评分>CrCTP分级>CTP分级(P<0.05)。提示在CTP中引入血肌酐值可以提高CTP分级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准确性;MELD评分在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方面优于CTP及CrCTP。
氧化苦参碱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TNFα的影响
余小虎, 朱金水, 顾国妹, 施建平
2007, 23(3): 195-196.
摘要:
分析氧化苦参碱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TNFα等的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8例,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联合服用氧化苦参碱及二甲双胍,对照组24例服用氧化苦参碱和维生素C,疗程均为6月。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转氨酶水平、血清TNFα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R I)及肝/脾CT比值,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后试验组血清ALT、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TNFα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试验组治疗后肝/脾CT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氧化苦参碱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TNFα水平的下降有关。
凯西莱联合角鲨烯胶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86例疗效观察
伍思国, 杨智娟, 陈春
2007, 23(3): 197-198.
摘要:
评价凯西莱联合角鲨烯胶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的疗效。16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86例用凯西莱联合角鲨烯胶丸为治疗组,80例单用凯西莱治疗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有效率93.0%(80/86),对照组有效率70.0%(56/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凯西莱联合角鲨烯胶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肝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与肿瘤增殖凋亡活性的研究
景钊, 邹长林, 张薛榜, 南克俊
2007, 23(3): 199-200.
摘要:
研究肝细胞癌组织中p27表达对细胞增殖与凋亡活性的影响。采用E livision法检测47例肝癌及相应癌旁肝组织中p27及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细胞增殖与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肝癌组织中p27染色指数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低分化肝癌组织中p27表达和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存在肝外转移的肝癌组织中p27表达降低而增殖指数明显增高。进一步研究显示,p27高表达组肝癌组织中凋亡指数明显高于低表达组,而增殖指数却显著降低。提示p27蛋白表达降低与肝癌的发生和进展有着密切关系,并可能是导致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失衡的因素之一。
重组人P53融合蛋白抗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黄维亮, 苏先狮, 李曼妮, 皮加俐, 邓春明
2007, 23(3): 201-203.
摘要:
研究蛋白传导域(PTD)与人野生型P53(W tP53)融合表达的P53融合蛋白PTD-P53对HepG2的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用PTD-P53处理HepG2后,采用MTT法分析处理后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处理后细胞周期变化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PTD-P53对HepG2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周期也出现阻滞现象,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TD-P53有一定的抗肝癌细胞作用。
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的药物与内镜治疗的作用
徐章, 胡阳黔, 丁百静, 刘祖明, 南丽艳
2007, 23(3): 203-204.
摘要:
了解药物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术后Odd i括约肌功能失调(SOD)的疗效。以临床诊断的SOD患者先行药物治疗一周,无效者再行EST治疗,观察其疗效。在45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效者仅11例,其有效率为24.4%;而在34例药物治疗无效后经EST治疗的患者中,有效者为31例,其有效率为91.2%,明显优于药物治疗(P<0.005)。EST术中和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发生率为11.8%。EST是药物治疗SOD无效时的最佳手段。
肝癌细胞与淋巴结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廖维甲, 梅铭惠, 覃理灵
2007, 23(3): 205-206.
摘要:
探讨肝癌患者淋巴结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相关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体外药敏试验,检测了27例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细胞和肿瘤细胞对10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细胞与肿瘤细胞对其中10种化疗药的抑制率间呈正相关(r=0.803,P=0.0062)。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细胞与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乙肝疫苗、胸腺肽αl、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凌红
2007, 23(3): 207-208.
摘要:
本文采用乙肝疫苗、胸腺肽α1、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12个月及疗程结束后6个月血清HBeAg阴转率达45%及42%,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40.5%及37.6%。HBVDNA阴转率91.3%及72.4%,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临床副反应。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周小茜, 刘发彬
2007, 23(3): 208-209.
摘要: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研究
占国清, 江山, 彭勇
2007, 23(3): 210-211.
摘要:
补钠对合并低钠血症的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鞠锦斌, 储旭东, 陈爱萍, 刘国栋
2007, 23(3): 211-212.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YMDD自然变异的检测及意义
郑南红, 纪礽斌, 周文红, 应豪, 胡家定, 丁世雄, 舒晋峰
2007, 23(3): 213-214.
摘要:
肝源性糖尿病125例临床分析
韩红梅, 朴云峰, 全红梅
2007, 23(3): 214-215.
摘要: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回顾性分析125例肝源性糖尿病病例。临床表现以肝病症状为主,糖尿病症状少见;丙型肝炎肝硬化较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糖尿病发生率高;血糖以餐后高血糖为著,血糖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治疗上控制饮食、保肝治疗后血糖好转,必要时胰岛素治疗。肝源性糖尿病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血糖随肝功能好转可恢复。
以肝损害为主的肝豆状核变性19例临床分析
王临旭, 王九平, 黄长形
2007, 23(3): 216-216.
摘要:
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
刘传道, 吕若君, 王红梅, 刘艳红
2007, 23(3): 217-217.
摘要:
戊型肝炎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
高翔, 刘燕敏, 许卫红, 闫惠平, 陈晓, 刘德恭
2007, 23(3): 218-219.
摘要:
观察诊断为戊型肝炎的住院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戊肝住院患者141例,男123例,女18例,年龄范围为(18~82)岁。均为散发,无集体发病现象,平均住院天数:31.35±16.38天;老年患者平均住院天数:37.97±20.88天,主要症状: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明显消化道症状,伴随疾病有胆囊炎、脂肪肝、酒精性肝损害等,此外老年人多伴随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症状较其他年龄组重,在治疗肝病期间要注意并发症的治疗。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符合急性肝损伤的表现,以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主,也有病情较重患者,不能忽视。
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及预防
姜建帅
2007, 23(3): 220-220.
摘要:
病例报告
肝外胆管癌误诊一例报告
梁树德
2007, 23(3): 165-165.
摘要:
复方甘草酸苷片致严重低血钾二例报告
陈应文, 田莉莉
2007, 23(3): 237-238.
摘要:
他巴唑致严重肝脏损害一例
李乃国, 张传楣
2007, 23(3): 237-237.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合并药物性肝损伤1例
于晓红, 路聪哲, 张杰
2007, 23(3): 239-239.
摘要:
左氧氟沙星致急性药物性肝炎1例
孙明莉, 巨名飞, 韩秀丽, 吕丹
2007, 23(3): 240-240.
摘要:
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分型及与其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肝病
尚祥武, 邓方阁, 邓秀芳
2007, 23(3): 221-223.
摘要:
自身免疫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冯玉珍, 吴天秭, 宋香谆
2007, 23(3): 224-226.
摘要:
氧化应激与肝纤维化
张晓岚, 王占魁, 姜慧卿
2007, 23(3): 226-229.
摘要:
已酮可可碱的抗肝纤维作用及其机制
王宇, 贾继东
2007, 23(3): 230-232.
摘要:
激活素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张红军, 台桂香, 杨清, 柳忠辉
2007, 23(3): 232-234.
摘要: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黄博, 黄裕新
2007, 23(3): 235-236.
摘要(3115) PDF (92KB)(1355)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