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4期

显示方式:
述评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胰疾病的现状和展望
危北海, 周滔
2013, 29(4): 241-244.
摘要: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疾病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发现中西医之间的结合点,如西医"肠肝轴"学说与中医"肝病传脾"理论的相同点等;通过建立肝硬化腹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急慢性胰腺炎等疾病辨病和辨证结合的诊断标准,逐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的新诊断模式;把中医学理论的研究、创新与消化疾病的防治结合起来,如肝硬化的"虚损生积"理论创新、通里攻下与活血化瘀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法研究,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疾病的证治水平和临床疗效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中西医结合明显提高了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与肝硬化、消化系肿瘤、胆道结石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和优势。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虽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距离人们的要求仍相差很远。因此,把中西医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是现阶段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研究的主要任务。

防治指南
急性胰腺炎分类——2012:亚特兰大分类和定义修订的国际共识
冷芳, 杨力, 常志刚, 杨尹默
2013, 29(4): Ⅰ-Ⅶ.
摘要:
专家论坛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问题
姚希贤, 姚冬梅
2013, 29(4): 245-248+252.
摘要: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主要由乙、丙型肝炎所致,合理治疗应包括抗病毒、调节免疫及抗肝纤维化治疗,有效抗病毒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以西药为主辅以中药可提高疗效。当前在所谓的保(护)肝及对肝纤维化治疗方面药物虽多,但迄今尚乏特(有)效药物。研究表明:以"瘀血证"立论,重用丹参配黄芪活血化瘀为主,益气、舒肝、健脾中医中药对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等病变治疗具有良好作用。但面对众多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用于临床的抗肝纤维化有效治疗措施仍很有限,而且目前"861"、"益肝康颗粒剂";强肝、扶正化瘀胶囊等有效中药投产者不多,尚需做进一步随机对照、盲法、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并重视肝组织学治疗前后复查结果,进一步验证疗效。

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南月敏, 李文聪
2013, 29(4): 249-252.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展为终末期肝病的关键病理阶段,其有效治疗亟待解决。中药具有多组分及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具有综合治疗的优势,可通过调节肝脏脂质代谢、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肝细胞凋亡、调节炎症、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等阻止肝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

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
刘成海, 邢枫
2013, 29(4): 253-256.
摘要: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表现,反复大量的腹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常需要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本文首先介绍了肝硬化腹水的病因、利尿与补充白蛋白等常规治疗,继之介绍了抗感染、利水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在难治性腹水中的应用,中医药辨证分型与特色治疗,中药巴布剂敷脐与腹水浓缩回输等的外治法。临床实践中需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必要性和相关中药的筛选
徐列明
2013, 29(4): 257-259+263.
摘要:

慢性肝病常伴有肝脏微循环障碍,使得血液流动减慢甚至流量减少,导致门静脉高压。改善肝脏微循环与干预细胞外基质代谢在抗肝纤维化中具有同等的地位。现代医学的微循环障碍与中医学的瘀血含义有相同之处,应用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或成分能够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门静脉高压。介绍了体内外实验研究中药及组分改善肝脏微循环的作用及机制。

论著_中西医结合肝病
鳖甲消癥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罗建君, 周帅
2013, 29(4): 260-263.
摘要:

目的观察鳖甲消癥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收集轻中度CHB患者72例,随机分成2组。拉米夫定对照组30例,单以拉米夫定治疗;联合治疗组42例,在拉米夫定治疗基础上前24周连续加服鳖甲消癥丸2粒,2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24、48周检测并对比血清ALT、TBil、HBV DNA定量等指标变化,并对比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第24和48周评价总体疗效。结果 24周时联合治疗组症状学疗效及病毒完全应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2及4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ALT、TBi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前24周两项指标变化显著,后24周两项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鳖甲消癥丸可增进拉米夫定治疗的早期快速应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甚至减少耐药的发生。

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
任爽, 张华, 胡鑫才, 刘平
2013, 29(4): 264-269+275.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Embase、BIOSIS等数据库,纳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中药联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为试验组,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为对照组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评分来评估各个研究的质量;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完成,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汇总研究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1篇研究方法学Jadad评分为3分,1篇为2分,其余为1分,共13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试验组703例,对照组683例。对于14篇的Meta分析显示: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肝功能复常率(ALT、AST)和病毒学指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联合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YMDD变异发生率,在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继续治疗至12个月,联合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6个月以...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分期的预后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叶佩燕, 杨宗国, 陈晓蓉, 陆云飞
2013, 29(4): 270-275.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分期慢性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通过Logistic回归与Cox回归分析不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Kaplan-Meier显示不同分期ACLF患者累积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早期、中期、晚期ACLF患者住院期间生存期逐渐缩短(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有无结肠灌肠、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和/或肝肾综合征、PTA、TBil及Alb水平是影响ACLF患者生存与否的独立因素(P<0.05或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结肠灌肠、是否并发肝性脑病、疾病分期、WBC及CHE水平为ACLF住院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早期ACLF患者较中晚期ACLF患者预后好,基线WBC、TBil、CHE及Alb水平为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肠灌肠可能对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有积极治疗意义。

论著_病毒性肝炎
慢性HBV感染及其相关肝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王慰, 郑欢伟, 任桂芳, 冯爱东, 刘莲, 李兵顺
2013, 29(4): 276-279.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探讨HBV对人体T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失衡的规律。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慢性HBV感染者318例,其中HBV携带者8例,慢性乙型肝炎231例,肝炎后肝硬化61例,原发性肝癌18例,观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HBV DNA等。同时收集22名健康志愿者的新鲜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百分数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d4+ 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随着病情进展,由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直至细胞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的细胞免疫紊乱各具特点,就不同类型患者应采用不同的免疫调节治疗手段。

HBV相关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和胱抑素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谷茂林
2013, 29(4): 280-281+285.
摘要: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浓度水平,判断其对不同时期肝病引起的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诊断试剂测定125例不同时期(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病患者血清中CYS C、β2-MG和肌酐含量,并对这三项指标的测定结果与55例健康对照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CYS C测定结果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β2-MG在此阶段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与重型肝炎患者的CYS C和β2-MG测定结果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肌酐测定结果在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重型肝炎阶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2-MG和血清CYS C比血清肌酐更为敏感,可更准确地反映肝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情况。β2-MG对于早期肝病导致肾损伤的检测灵敏度高于CYS C,但β2-MG浓度水平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二者的联合测定对肝病引起的肾功能损伤病程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

论著_脂肪性肝病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大鼠脂肪肝分级的应用价值
唐少珊, 赵国家, 王一娇
2013, 29(4): 282-285.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价大鼠脂肪肝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分别于造模第6、8、10、12、14周随机选取大鼠进行超声弹性测量。在超声弹性成像模式下获取参照物与大鼠肝脏的应变比(B/A),然后处死大鼠,取出肝脏,进行病理切片并进行脂肪肝的分级诊断。最后将所获取的大鼠肝脏弹性数据与病理显示的脂肪浸润程度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最终获得40只大鼠的超声弹性数据和病理结果,不同脂肪肝病理分级的B/A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A与其病理分级间呈相关性(r=0.88,P<0.01)。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为无创定量诊断脂肪肝提供了新方法,将在临床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急性酒精性脂肪肝斑马鱼模型的建立
戴文聪, 刘莉, 王坤元, 侯金林
2013, 29(4): 286-289.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重复性好的急性酒精性脂肪肝斑马鱼模型。方法选取野生型斑马鱼288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2%、2.5%、3%乙醇处理组,于胚胎受精后5 d给予相应体积浓度比乙醇处理。观察斑马鱼一般生存率和表型变化,用整体油红染色评判脂肪肝发生率,石蜡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2%、2.5%和3%乙醇处理组斑马鱼32 h内生存率分别为100%、(91.21±1.61)%、0%。3%乙醇处理24 h即出现畸形。整体油红染色显示2%乙醇处理组斑马鱼在处理32 h后脂肪肝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2)。病理切片可见2%乙醇处理32 h后斑马鱼肝细胞肿胀,肝内脂滴沉积增多,脂肪肝形成。结论利用2%乙醇处理胚胎受精后5 d的幼鱼32 h成功地建立急性酒精性脂肪肝斑马鱼模型,为进一步开展急性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奠定实验基础。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活化对肝星状细胞TIMP-1、TIMP-2及MMP-2表达的调节作用
陈科全, 周碧瑶, 陈雅莹, 邹原方, 周宇
2013, 29(4): 290-293.
摘要:

目的研究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对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FXR人工合成配体GW4064(0.01、0.1、1μmol/L)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XR、TIMP-1、TIMP-2及MMP-2 mRNA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IMP-1、TIMP-2及MM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GW4064处理HSC-T6后,FXR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0.000),TIMP-1及TIMP-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GW4064浓度在1μmol/L时MMP-2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则明显增加(P=0.000)。结论 GW4064通过激活FXR下调TIMP-1和TIMP-2表达及上调MMP-2的表达来调控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的平衡,提示FXR配体可能可以治疗肝纤维化。

论著_其他
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吴晓庆, 万红
2013, 29(4): 294-296+304.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肝衰竭患者资料,收集年龄、性别、职业、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CHO)及并发症(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情况,分析这些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好转组与死亡组患者住院期间血清TBil最高值及CHO最高值、住院期间PTA上升的最高值及PTA降低的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职业、钾紊乱、入院时血清tbil、入院时cho及cho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钠紊乱、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在不同预后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发现5个与预后具有独立相关性的指标:住院期间TBil最高值、感染、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结论住院期间TBil最高值、感染、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是影响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肝移植术后γδT细胞及其亚群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余希, 王英, 施明, 王洪波, 冯国华, 武晓丽, 孙艳玲, 金磊, 刘振文, 王福生
2013, 29(4): 297-299.
摘要: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及其Vδ1、Vδ2亚群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1例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排反应患者、16例不发生急排反应患者及1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Vδ1亚群、Vδ2亚群的频率,以及Vδ1/Vδ2的比值,并分析其与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排组外周血中Vδ1亚群频率、Vδ1/Vδ2比值低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δ2亚群频率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γδT细胞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排组与对照组的Vδ2亚群频率、γδT细胞频率、Vδ1/Vδ2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δ1/Vδ2比值与ALT、AST、ALP、GGT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Vδ1亚群可能在维持移植物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肝移植术后Vδ1/Vδ2比值可能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指标。

脂联素对大鼠原代Kupffer细胞白细胞介素10表达的影响
李欣, 陈辉, 李红艺, 王瑞丽, 孙淑杰, 任江波, 马红
2013, 29(4): 300-302.
摘要:

目的本研究观察外源性脂联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Kupffer细胞白细胞介素(IL)-10表达的调节作用,以阐明脂联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两步胶原酶灌流、密度梯度离心和2 h选择性贴壁方法分离纯化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脂联素作用下原代Kupffer细胞上清液中IL-10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联素作用下原代Kupffer细胞IL-10 mRNA表达。结果 0.5、1.0、1.5μg/ml脂联素处理Kupffer细胞4、8、12、16 h,与对照组相比,同一浓度的脂联素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Kupffer细胞IL-10分泌逐渐增加;而同一作用时间下,随着脂联素浓度的增加,Kupffer细胞IL-10分泌量并没有逐渐增加。1.0和1.5μg/ml脂联素作用Kupffer细胞16 h,IL-10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各处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脂联素可上调大鼠原代Kupffer细胞IL-10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病例报告
梅毒性肝炎引发黄疸1例
陈倩, 温晓玉, 潘煜
2013, 29(4): 303-304.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64岁,农民,因"皮肤、巩膜黄染10余天"于2012年2月17日入院。3个月前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无输血史,无烟酒嗜好,自诉其丈夫有冶游史。体格检查显示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余无阳性体征。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淋巴细胞百分比18%;凝血常规:凝血酶原

综述
细胞自噬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丁剑波, 李秀惠
2013, 29(4): 305-307.
摘要:

细胞自噬是细胞内的一种代谢过程,通过细胞内的膜结构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形成自噬小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降解其所包裹内容物,其降解产物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等可供细胞物质能量循环,细胞自噬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最近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可以通过降解脂滴为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提供能量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

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病机理—

Roles of hemodynamic alterations in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cirrhosis

魏丽, 万红
2013, 29(4): 308-310.
摘要:

门静脉高压症(PHT)与肝内循环、体循环和门体侧支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肝内阻力增加和高动力循环侧支血管的扩张在门静脉高压的发病机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硬化均存在能广泛影响人体的血流动力学紊乱。门静脉高压和高动力循环是肝硬化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血管结构重塑和血管新生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目标。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陈杰
2013, 29(4): 311-313.
摘要:

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门静脉高压症,无明显肝硬化特征;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慢性感染、免疫、毒物接触、凝血机制障碍等均可能参与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征象,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破裂出血、显著脾肿大,而肝功能基本正常,腹水及肝性脑病少见;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闭塞性病变,但无肝硬化改变。临床诊断主要是排他性诊断,有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证据,组织病理学检查除外肝硬化,排除引起肝硬化的慢性肝病以及引起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其他临床疾病即可考虑本病。有关特发性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研究较少,推荐按照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指南进行治疗。预后主要取决于门静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及其并发症的处理,一般优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合并门静脉栓塞的肝移植受体术前诊断与术式研究
陈凯, 杨洪吉
2013, 29(4): 314-318.
摘要:

肝移植受体并门静脉栓塞原因通常分为门静脉血栓(PVT)和门静脉癌栓(PVTT)。术前准确诊断评价门静脉系统,对鉴别门静脉栓子性质及肝移植手术方式指导意义重大。本文对当前合并门静脉栓塞肝移植受体的术前诊断方法及伴PVT肝移植术中重建门静脉的术式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Dubin-Johnso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姬蒙, 张金平, 李建生
2013, 29(4): 319-321.
摘要:

Dubin-Johnson综合征(DJS)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毛细胆管上特异性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结合胆红素排泄障碍,血液中结合胆红素升高,黑色色素在肝细胞内沉着,大体表现为黑肝。该疾病预后良好,不需特殊治疗,但容易被误诊导致患者反复就诊治疗,承担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近年来有报道本病可合并多种疾病,诊断较困难,从而对持续性黄疸难以解释,并且患者可在中老年时期就诊,而不是在青少年好发时期,容易遗漏该疾病导致误诊。本文对DJ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近年来的诊断方法等作一综述。

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药源性肝损伤的活体组织学临床特征:聚焦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联系
金晶兰
2013, 29(4): 328-328.
摘要:

<正>【据《Clin Mol Hepatol》2012年6月26日报道】题:药源性肝损伤的活体组织学临床特征:聚焦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联系(作者Ju H等)如果不考虑基础疾病存在的可能,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伴随,要准确诊断药源性肝损伤是很困难的。韩国Soonchunhyang大学医学院的Hye Young Ju等对有用药史、肝功能异常,而且进行了肝活组织检查的患者的临床分型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

丙型肝炎病毒NS2蛋白N端的基因和功能特点
齐月, 金晶兰
2013, 29(4): 331-331.
摘要:

<正>【据《J Virol》2013年2月13日报道】题:HCV NS2蛋白N端的基因和功能特点(作者de la Fuente C等)HCV的NS2蛋白在HCV的生命周期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作为自身蛋白酶,它切割NS2/NS3的连接,另一方面,通过N端参与病毒颗粒的形态构成。纽约Rockefeller大学丙型肝炎研究中心的de la Fuente C等为了确定对于感染性病毒产生关键的决

读者·作者·编者
王宇明教授关于肝衰竭诊断分型等相关问题的解析
2013, 29(4): 329-331.
摘要:

<正>近日,有读者咨询关于肝衰竭诊断分型等相关问题,本刊特邀请编委西南医院感染科王宇明教授就此问题进行解答。1.【问】肝衰竭的4种分型与重型肝炎的3种分型是何关系?有何异同?【答】根据我国2012年新版《肝衰竭诊治指南》,肝衰竭可分为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LF/SACLF)及慢性肝衰竭(CLF)。其实,肝衰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1~9期“重点号”选题
2013, 29(4): 313-313.
摘要:
<正>一、2013年1~9期"重点号"选题:1.肝胆胰肿瘤;2.病毒性肝炎;3.肝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4.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5.肝纤维化及肝硬化;6.胆道疾病;7.胰腺疾病;8.肝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9.肝衰竭与肝脏支持系统。二、2013年其他"重点号"预选题:肝移植;肝脏病理;肝脏疾病的放射诊疗。
《临床肝胆病杂志》被美国《史蒂芬斯数据库》(EBSCOhost)全文收录
2013, 29(4): 318-318.
摘要:
<正>2013年3月27日,美国EBSCO文献库通知,《临床肝胆病杂志》已通过EBSCO业务部门的遴选和评审,全文收录于美国EBSCO大型文献库系统,并将在短时间内通过这一系统发行至世界各国。这是本刊自2010年以来,继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