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8年 第2期

显示方式:
一年来世界各国肝脏肿瘤研究的进展(特载)
Hans Popper, 宋怡
1988, 4(2): 1-4.
摘要:
西德 Falk Foundation 上年出版 Hepatology Rapid Literature Review8000多篇各国论文摘要,Hans Popper 教授由其中选出2000篇,编成 Progress in Liver Diseases 一书,本文是其中第二部分,本刊今年第四期将译载第三部分世界的各国门脉高压及肝硬化研究进展。
病毒的致癌作用
Hans Popper, 徐永年
1988, 4(2): 5-6.
摘要:
<正> 当前,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无论在理论和实际意义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甚至在无 HBV血清学标记的 HCC,在多克隆抗体阴性的HCC 病人血清中,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出一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抗原决定簇;这被解释为低抗 HBs 水平伴随对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不充分的反应或为“乙型肝炎相关病毒”。在日本,40%的 HCC 病
妊娠期自发性肝破裂
吕荣福, 凌竞熙
1988, 4(2): 6-7.
摘要:
<正> 本病为重度妊娠中毒症患者少见的严重并发症。1844年首先由 Abercrombje 描述,并作为一独立疾病在产科文献发表。至70年代初英文文献报道不及50例。近年来随着检查仪器的进展,至1981年增加到120例。国内尚未见到专题报道,仅有足月妊娠合并自发性肝破裂一例报告。鉴于该病是产科急症,早期诊断困难,处理时必须各科积极配合。近年来外科治疗本病又有新的进展,故综述文献供参考。
肝细胞癌转移到睾丸
倪志权
1988, 4(2): 7-7.
摘要:
<正> 一例57岁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和体征,伴睾丸肿胀、血清 AFP 水平升高。腹部探查,肝脏单个巨大肿块,腹膜后大量肿大的淋巴结。右侧阴囊探查发现一个4cm 睾丸肿瘤,进行了睾丸切除术及腹膜后活检。肿瘤由巢状,片状、小梁和嗜酸性胞浆的多形细胞成簇及核仁显著的细胞核组成。肿瘤细胞
胆石症几种治疗方法的评价
Peter B.Cotton, 李有柱
1988, 4(2): 8-9.
摘要:
<正> 胆囊切除术有一百余年历史,这种术式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标准治疗方法。但这种状况在近十余年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首先,超声扫描的广泛应用揭示许多无症状胆石的存在,并引起临床的重视。其次是包括碎石、胆石溶解、胆石取出术等非直视外科新技术的应用。此外多数高龄患者(具手术危险)同时具有总胆管和胆囊结石,而危及生命的常常是胆管结石,它现在常可经过内窥镜方法处理。
胆囊结石的体外冲击波碎石——101例次治疗结果
M.Sackmann, 王全颖
1988, 4(2): 10-10.
摘要:
<正> 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胆囊结石的非手术疗法。为研究这种疗法的安全性和疗效,我们对97例病人做了101次治疗,其中4例每例做2次治疗(男29例,女68例,年龄17~76岁,平均44岁);单一胆囊结石81例,多发胆囊结石20例。结石直径4~31mm,平均17mm。除9例外,其余全部为射线可穿透性结石。在全麻(68例次)、硬
胆石症的溶解疗法
辻井正, 黄彦
1988, 4(2): 10-11.
摘要:
<正> 本文对应用去氢鹅胆酸(CDCA)和去氢鸟胆酸(UDCA)进行胆石溶解疗法的机制、适应症、方法、斟作用及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机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胆汁中胆汁酸、磷酯浓度降低、胆固醇过饱和即成石性胆汁的生成有关。此外,胆固醇结石患者加速胆固醇合成的β羟β甲基戍二酸辅酶 A
胆色素结石的溶石疗法现状
范跃祖
1988, 4(2): 11-13.
摘要:
<正> 胆色素结石(PS)为东亚,尤其是我国的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复发率及术后残石率均极高。自1891年 Walker 用乙醚经 T管灌注溶解胆道术后残石获得成功以来,陆续有用氯仿、肝素、双氧水、胆酸钠、右旋苧烯、甘油辛酸单酯及甲基叔丁基醚等药的报道,但均仅对胆固醇结石(CS)有效。因此,进一步探索 PS 溶石治疗很有必要。本文仅对 PS 溶石现状作一介绍。
结石性胆道病的外科治疗观点
刘永雄
1988, 4(2): 13-15.
摘要:
<正> 结石性胆道病包括胆囊结石病和胆管(原发性)结石病两大构成成份。后者包含肝胆管结石病这样一个复杂、难治性疾病。两者在我国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尤其肝胆管结石病在我国华东沿海、西南、中南等广大地区有更大的普遍性,构成我国胆石病的突出的特点和问题。胆囊结石病和胆管结石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改变的复杂程度和严重危害性、对诊断和治疗的要求、远期治疗效
肝胆管结石病“总攻”排石疗法的评价
贺瑞麟
1988, 4(2): 15-17.
摘要:
<正> 肝胆管结石在我国颇为常见,约占胆石症的40%。国内外传统地采用手术疗法,由于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治疗甚为困难,因而成为临床上一个特殊问题。多年来,许多地区与单位,从多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少有实际效果的治疗方法,“总攻”排石疗
耳压、针灸配合高脂餐治疗胆石症
申家庆
1988, 4(2): 17-19.
摘要:
<正> 胆石症除手术疗法外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30多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他不少病人免干手术之苦,取得了一定疗效。自60年代遵义医学院报告应用中药排石汤治疗胆石症,70年代又提出“总攻”治疗,总结62个单位计4236例,排石率在60%,排净率30%左右。经10多年的应用观察,虽取得一些疗效,但因用药多,手续繁杂,时间长,不易掌握,现应用此法者已大为减少。
胆囊炎胆石症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预测
卢良弼, 吴咸中
1988, 4(2): 19-20.
摘要:
<正> 根据临床及化验检查获得的数据,不仅有助于胆囊炎,胆石症的诊断、治疗,也有利于预后的预测。现将这方面的国外进展情况简述如下:一、在胆囊切除术中,对胆总管中有无结石的预测在胆囊切除术中,常规是用手触摸胆总管,以探知胆总管中有无结石。但触摸方法
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物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刘胜利, 黄懋魁
1988, 4(2): 21-22.
摘要:
<正> 女性胆固醇结石发病率较男性高,其差异随年龄而变化,50岁以下的女性胆囊结石发病率几乎是男性的4倍,50岁以上者仅为男性的两倍。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女性胆囊结石的发生与妊娠和口服避孕药物有奖。本文将有关资料作一综述。一、妊娠在胆囊成石中的作用Riegel 氏等(1935)发现,妊娠妇女胆汁
肝肾综合征治疗的进展
刘为纹
1988, 4(2): 23-26.
摘要:
<正>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系指由于各种肝病所引起的肾功能衰竭,而肾脏本身则很少或完全不具备临床、化验室及组织学方面的病理证据。本病颇为常见。临床上常与肝病晚期表现混淆不清,容易漏诊;治疗上亦缺乏确切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不断有所研究,在治疗方面亦有一些新的探索,兹择其重要者介绍如下。
自由基与缺血性肝脏损伤
李宏英, 戴龙君
1988, 4(2): 26-28.
摘要:
<正> 自由基是指含有不配对(奇数)电子的原子、分子或基团。人们对自由基的认识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直到近几年,对自由基的生物学意义尤其是自由基在组织损伤中的怍用才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s,OFR)是组织内氧代谢的异常产物。肝组织中最早生成的 OFR 主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及其与肝病的关系
张志贤
1988, 4(2): 28-29.
摘要:
<正> 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为一族免疫原性相同的高分子量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体内。可分为组织型及血浆型两大类。今对其结构、生物特性及肝病时血浆 FN 的变化作简要介绍。一、分子结构及生化性质:组织型 FN其亚单位分子量20万~25万,而血浆型为40万。主要由二条大致相等的肽链所组成。在二条肽链间由位于羧基末端的二硫链相连。
纤维结合蛋白与肝纤维化
李建军, 王宝恩
1988, 4(2): 29-31.
摘要:
<正> 纤维结合蛋白,又称纤维结合素(fibro-nectin,Fn)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存在于血浆及细胞表面,是细胞与细胞外纤维、基质间的一种联结介质。最早由 morrison 氏1948年在血浆中发现。随着对纤维结合素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体内分布及病理变化等方面认识的深入,初步发现 Fn 和细胞、纤维、基质间的接触、细胞的分化和间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创伤愈合、组织炎症、纤维化及硬化过程都有非常密切的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亚微结构病理观察
边纶, 韩斌, 张焱, 黄辉钊, 武菲菲
1988, 4(2): 33-34+56-57.
摘要:
<正> 细胞免疫和自身免疫在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以往对此认识多是根据体外免疫学研究的结果,但从亚微病理水平阐明该病发病机理的资料不多。本文着重观察慢活肝病人肝穿组织中淋巴细胞与肝细胞亚微病理损伤之间的关系及纤维组织增生病变,从而探讨细胞免疫或致敏淋巴细胞在慢活肝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用分子杂交方法研究鸭乙肝病毒感染和鸭肝病
王全颖, 杨广笑, 叶维法
1988, 4(2): 34-37.
摘要:
<正> 嗜肝 DNA 病毒感染同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相关关系是肝病学中的重大课题。除了 HBV 感染同人类肝病和肝癌的发生有关之外,一些动物嗜肝 DNA 病毒也有类似性。尽管 WHV、GSHV 和 DHBV 有类似于 HBV的形态、结构以及都能造成长期持续性感染,但 WHV 感染的土拔鼠和 GSHV 感染的金花鼠,两者的肝病病理学改变有显著差
细针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在胆道结石诊断中的应用(附210例分析)
张小勇, 赵志泉, 黄汉斌, 孙宏训
1988, 4(2): 38-39.
摘要:
<正> 胆道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依靠常规检查手段有时难以明确诊断。为了提高胆道结石诊断的正确率,我院采用细针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结合“B”超和ERCP 等影象学检查来诊断胆道结石,大大提高了胆道结石的诊断水平。现将1980年7门至1986年9月我院进行的600例 PTC 中诊断为胆道结石的210例病例报告如下。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对胆道梗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附60例分析)
苏甦, 胡以则, 张逎文
1988, 4(2): 39-41.
摘要:
<正>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在诊断上除依靠特征性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外,当今 B 超、CT、ERCP 及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项检查都具有重要价值,酌情联用可起互补作用。PTC 系直接胆道造影法之一,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并可行术前引流治疗。成功的造影可明确梗阻的部位、范围、程度和梗阻端的形态、从而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为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肝病三联征发生机制的探讨
李家敏, 叶维法
1988, 4(2): 41-43.
摘要:
<正> 蜘蛛痣、肝掌和乳腺增生等三联征,在慢性肝病中是一组常见的临床体征,其中以蜘蛛痣的发生率最高,在肝硬化病人可达74%,慢性肝炎时为42.8%;其次是肝掌和乳腺增生,两者常同时发生,其发生率为40.7%。探讨肝病三联征的发生机制不仅能从理论上加深对肝硬化的认识,而且对临床上肝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有一定意义。有关三联征的发生机制目前意见颇不一致,国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乙肝核心抗原
张守仁, 曹立森, 沙安莉, 周瑞璋, 戴杏英
1988, 4(2): 44-45.
摘要:
<正> 乙肝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 Dane颗粒的核心部分,在感染者的血清内不易测得游离的 HBcAg。至今国内外均无 HBcAg测定盒的商品供应。为便于临床应用推广,我们进行了血清 HBcAg 测定方法的建立、改良,其灵敏度、特异性较好,达到实用要求,现报导如下:检测方法
胰高糖素对食管静脉曲张影响的研究
陈乃玲, 彭晓君, 邓燕林, 王俊然, 贾克明
1988, 4(2): 45-46.
摘要:
<正> 近年来国内很多采用胰高糖素—胰岛素作为综合治疗重症肝炎方法之一,但本法似应仅限于急性重症(重症坏死),对已经具有食管静脉曲张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则有可能引起静脉曲张出血,应引起注意。有报导用胰高糖素后血流增加伴食管静脉曲张饱满度增加,甚至引起再出血。本文对31例进行了胰高糖素负荷试验,报告如下:
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疗法的探讨
刘家骥, 朱雅琪, 陶铸
1988, 4(2): 46-48.
摘要:
<正>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消化系统常见之恶性肿瘤,临床上见到的绝大多数是属于进展期;又因合并肝硬化者多,大大影响手术可切除率。1976年 Goldstein 氏等报告经肝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肝癌,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各国相继推广。上海于1985年首次
原发性肝癌的特殊首发症状
朱俊民
1988, 4(2): 48-49+4.
摘要:
<正>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起病多数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易致误诊误治。本文总结经治肝癌374例(均为甲种胎儿蛋白、超声显象阳性,其中有组织学证据186例),除195例出现较常见的首发症状外,其余均因特殊的临床表现而延误诊断和治疗,现分别讨论如下: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91例误诊分析
张玉珍, 付丽娜, 朱菊人
1988, 4(2): 50-51.
摘要:
<正>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Budd-Chiari Syn-drome(简称 B—CS),本病过去常因误诊为它病而认为罕见,实际临床并不少见。本组经下腔静脉造影及尸检证实的100例中,造影及尸检前误诊91例,现分析如下。(一)因门脉高压误诊为肝硬化腹水35例。
十二指肠憩室合并胆石症21例治疗的经验与教训
石景森, 刘绍诰
1988, 4(2): 51-52.
摘要:
<正> 我们1958年12月至1986年12月住院患者经临床确诊为十二指肠憩室159例,其中21例合并有胆石症,现就其治疗体会讨论如下。临床资料21例中男10例,女11例,1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术后症状不缓解,仍有程度不同的胆道感染症状。2例行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取石,
发热、心悸、腹水
张慕兰, 周方君
1988, 4(2): 52-54.
摘要:
<正>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8岁,因腹胀一个月于1986年12月30日入院。病人于入院前一个月始,无明显诱因自觉上腹部饱胀、尤以进食后明显,并伴有食欲不振、发热,以午后为著,无盗汗咳嗽及咯血。时有双侧胸痛,但无呼吸困难。曾先后在当地县医院就诊,疑似“急性肝炎、肝硬化”。经保肝等对症治疗,症状不见好转。腹胀日渐加重,出现疲乏无力,进行性
总胆管浆膜下副胆囊伴结石一例
李启驹, 李加夫
1988, 4(2): 54-55.
摘要:
<正> 患者男66岁,间断性发热伴腹痛四十天。发作时高热,右上腹绞痛,食欲差,伴恶心、呕吐。间歇期无症状,饮食正常。体检:巩膜黄染,腹肌紧张,上腹部压痛,莫菲氏征阳性。肝区叩击疼,双下肢轻度水肿。辅助检查尿胆原阳性,碱性磷酸酶18u,凝血酶原时间17秒,总蛋白4.8g,白蛋白3.1g,球蛋白1.7g。凡登白试验直接间
长春六月盛会消息
1988, 4(2): 57-57.
摘要:
<正>国际肝病学术交流会全国十年来肝病重大论著检阅交流会全国肝病新进展讲习会全国肝胆胃肠病药物器械展销会本刊编委国际肝脏研究学会和亚洲太平洋肝脏研究学会会员谊联会 上述五会将于本年6月下旬在长春市召开,盛况空前,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八百多名代表参加,(其中大多数为正副教授和正副主任医师,少数为主治医师以下人员)。日、美、德、法、捷、葡、比、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印度、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南朝鲜各国一些专家教授出席学术交流和专题报告。大会会长(主席团主席)为国际肝脏研究学会原任委员、自求恩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维法教授。名誉协作主席为世界肝病学权威、国际肝脏研究学会前任会长、美国84岁
成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及病理
皇甫玉珊, 朱纯吾
1988, 4(2): 3256-3256.
摘要:
<正> 巨细胞病毒感染为全身性疾病,主要见于婴儿及儿童、特别是先天性感染。成人感染多为隐性,也可主要表现在肝脏,有发热、肝大、轻至中度肝功异常,部分患者有皮疹及淋巴结肿大。血像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肝活检难与其它病毒肝炎相区别,偶见肉芽肿,典型的包涵休细胞是组织学诊断巨细胞病毒(CMV)肝
肝母细胞瘤(附两例报告)
朱佩慈, 仲晓阳
1988, 4(2): 5531-5531.
摘要:
<正> 肝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现将我院收治的两例报告于下。例1男,4(1/2)岁,1980年12月30日入院。患儿12月5日起出现剑突下阵发性绞痛,入院前6天发现上腹部肿块。黄疸(一),剑突下扪及7×6cm 肿块,中等硬度,有结节,无压痛。肝右肋下2cm,脾(-),腹水()。AFP(-),HBsAg(-),肝功能正常。放射性核素肝扫描示肝左叶巨大占位性病变。钡餐示胃受压向左向后明显移位,胃体小弯有大弧形压迹,考虑为肝左叶肿块。剖腹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