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4期

显示方式:
述评
关于肝癌治疗的策略
汤钊猷
2011, 27(4): 337-339.
摘要:
近年肝癌各种疗法的5年生存率已接近高限,瓶颈主要是转移复发。20世纪肝癌治疗均以消灭肿瘤为目标,近年已转变为消灭和改造并举。在消灭肿瘤的基础上,出现了多种调变残癌和调变机体的办法,如合并应用细胞因子、抗炎剂、分子靶向治疗剂、全身性干预以及中医中药等。还出现了一些潜在的治疗途径,如小RNA等,一些"无关药物"(如治疗结核病的利福平)也可望用于肝癌治疗。实验研究表明,常规疗法常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而促进转移,研究其干预是提高现有疗法疗效的一条捷径,但同时需要提防"过度治疗"。总之,消灭肿瘤仍然是基本的,而调变肿瘤和机体则是重要的补充。
会议纪要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化策略
庄辉, 翁心华
2011, 27(4): 340-342.
摘要:
<正>目前我国有4种核苷(酸)类似物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但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遗传背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途径、病毒基因型、病程长短、肝脏病变程度和对治疗药物敏感性等不同,即使有同样治疗适应证的患者按同样的规范方案治疗后,仍有
防治指南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肝癌学组, 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
2011, 27(4): 343-345.
摘要:

<正>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之一。随着肝脏外科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肝癌临床病理诊断学得到了快速提高,在肝癌病理标本的数量和类型上具有明显优势。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肝癌远期疗效,临床上对肝癌病理报告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目前已有医疗单位积累了数千乃至数万例的诊断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肝癌病理诊断的发展仍不平衡,病理报告的内容及格式差异很大,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个体化精细治

美国、亚太和中国肝癌共识比较
樊嘉, 潘奇, 史颖弘
2011, 27(4): 346-347+364.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规范化诊疗在国内外均引起高度关注,美国肝病研究学会、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及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和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肝癌学组均制定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或诊治指南,本文通过对美国、亚太和中国肝癌共识进行比较,分析其对肝癌诊治临床实践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专论
钇90微球治疗原发性肝癌
刘允怡, 赖俊雄, 刘晓欣
2011, 27(4): 348-350.
摘要:
本文讨论钇90微球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在临床上的应用。在适当选择和计划内放射剂量的情况下,钇90微球可以达到疗效高而副作用少的治疗目的。已发表的医学研究显示钇90微球可有效作为姑息性治疗T晚期肝癌,亦可作为肝移植前的肝癌过渡治疗,延长患者等候肝源的时间。钇90微球能把不能切除的肝癌降期到可切除,亦可把不能进行肝移植的肝癌变成为可以肝移植。使用钇90微球作为内放射肝段/肝叶切除的新方法的疗效非常理想。部分肝切除后肝癌复发的患者,钇90微球亦有理想的疗效。
肿瘤抗体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徐增辉, 钱其军
2011, 27(4): 351-356.
摘要:
单克隆抗体在过去的30多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从杂交瘤技术的建立起,科学家先后研发出鼠源性、嵌合型、人源化以及全人化抗体技术。目前FDA批准上市的30个抗体中有10个用于肿瘤治疗,抗体治疗也被认为是肿瘤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抗体偶联小分子、化疗药物等也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他们展现出比单个治疗更为有效的临床反应。然而,肿瘤治疗抗体仍然存在着体内半衰期短、杀伤作用不够、难以渗透实体瘤、治疗靶点少、治疗成本高等问题。未来抗体研究的重点将是研制低免疫原性、高亲和性、多效价多克隆、更稳定和低成本的抗体。
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预测:REVEAL-HBV/HCV研究的回顾
杨怀壹, 李美璇, 陈建仁
2011, 27(4): 357-362.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是肝细胞癌(HCC)的主要致病原因。全球约有3亿5千万人为HBV的慢性感染者;HCV慢性感染者则有2亿人。全球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HCC,另有25万人死于丙型肝炎引起的HCC。乙型肝炎慢性感染者,其血中HBV DNA及ALT持续处于高水平是HCC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其他的危险因子还包括HBV C基因型、HBV基础核心促进子A1762T/G1764A双突变、男性、老年、肝癌家族史、酗酒习惯、以及与HCV或人类免疫不全病毒的合并感染等。根据REVEAL-HBV研究的资料,我们发展出简单易用的列线图,可利用非侵入性的临床特征准确地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HCC的风险。丙型肝炎慢性感染患者发生HCC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包括高血中HCV RNA水平、高ALT水平、HCV基因型以及老年等。REVEAL-HCV研究案例中,与HCV RNA水平低于检测范围且低ALT水平者相比,HCV RNA可测得、高ALT水平且感染第一型病毒的案例具有最高的HCC发生风险,其多变项调整后的风险比值(95%CI)为21.87(5.09~93.95),这些发...
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的评分系统
黄炜燊, 杨力
2011, 27(4): 363-364.
摘要:
<正>在亚洲,慢性乙型肝炎(CHB)是肝癌(HCC)的主要病因。尽管在根治性治疗上已取得巨大进展,但由于许多HCC患者已进展至晚期,癌症病死率仍然较高。为防止这一致死性疾病,有两种潜在的策略:(1)提供治疗以降低HCC发病率;(2)早期发现HCC。
原发性肝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蔡建强, 毕新宇
2011, 27(4): 365-367.
摘要:
虽然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总体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有机地结合目前各项治疗方式的优点,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佳手段。而规范的治疗方法、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及对临床证据的把握、患者对治疗的要求与期待、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是实施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的4个最重要的因素。
射频消融在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陈敏山, 刘芙蓉
2011, 27(4): 368-371.
摘要:
以射频消融(RFA)为代表的局部消融治疗已成为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适应证为肿瘤单发、直径≤5 cm;或者肿瘤2~3个、最大直径≤3 cm。数个临床研究表明射频治疗小肝癌的效果与手术切除相当,国内外多个肝癌临床治疗指南已经将射频与手术切除一样,并列为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临床上RFA常常与手术切除、血管介入、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放射治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生物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在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论著_肝胆胰肿瘤
巨大肝癌的外科手术治疗
吴德全, 高峰, 孙东升, 曾兆林, 仇公才, 张新晨
2011, 27(4): 372-374+390.
摘要:
目的探讨巨大肝癌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5月间外科治疗的17例巨大肝癌手术及预后效果。结果手术切除率100%,围手术期病死率零。规则性切除4例,不规则性切除13例,平均手术时间(106±22)min(85~170 min),平均术中失血(400±221)ml(100~1100 ml),术后并发症11人,术后平均住院(15±4)d(11~21 d),随访4~28个月,存活16例,死亡1例。结论巨大肝癌外科手术切除是可行的。手术的关键是术前做好认真评估和准备、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术中避免大出血、保护好残余肝体积及功能,术后及时发现和处置并发症。
超声导引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邻近危险区域肝癌临床观察
刘建勇, 陆伟, 周永和, 曹弘波, 周国强, 曹智
2011, 27(4): 375-377.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PMCT)治疗邻近胃肠、胆囊、膈肌、心脏、肾脏等危险区域(即肿瘤距上述脏器最短距离≤0.5 cm)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寻找合适的治疗条件,从而实现对肝脏肿瘤完全凝固坏死而邻近重要器官无明显热损伤。方法选择邻近胃肠(4例)、胆囊(10例)、膈肌(24例)、心脏(4例)、肾脏(3例)等危险区域肝癌患者45例均行PMCT治疗。术前术后均行B超,增强CT扫描,检测甲胎蛋白(AFP),判断疗效。同时常规查肝肾功能。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AFP变化,肿瘤缓解率。结果⑴PMCT后8周增强CT提示肿瘤完全坏死38例,坏死率84.44%;4周复查AFP,35例AFP术前阳性患者中23例转为阴性(65.71%),与文献报道非危险区域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无差异。⑵1例邻近膈顶肝癌患者PMCT治疗后出现血胸,经止血对症治疗7 d后出血吸收出院;1例出现针尖断开滞留于消融中心区域,无症状,随访一年针尖位置无变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与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采取适当措施下对于邻近危险区域肝癌进行PMCT治疗,其疗效与非危险区域PMCT疗效接近,同时可以避免出现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肝癌分期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生存的预测作用
张峰, 诸葛宇征, 仇毓东, 黄新, 李振磊, 张建武
2011, 27(4): 378-381.
摘要:
目的探索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患者预后评价的有效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5月间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比较CTP分级、MELD评分、Okuda分期、BCLC分级、CS分期和Tokyo评分对TACE治疗后生存情况的预测能力的差异。结果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Okuda分期各期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vsⅡP=0.013,ⅡvsⅢP<0.001);BCLC分级B级与C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S分期Ⅱ期同Ⅲ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Okuda分期(P=0.039)、BCLC分级(P=0.022)有统计学意义。BCLC分级同时具有最小的-2Ln(L)、AIC、SBC值,分别为205.419、209.419、212.586。结论 BCLC分级对TACE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可能有助于选择适宜行TACE治疗的患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111例临床荟萃分析
段晓燕, 范建高
2011, 27(4): 382-386.
摘要(22731) PDF (2702KB)(1550)
摘要:
目的总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基础上肝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以"fatty liver、NASH、liver cancer、HCC"等为关键词,在Pubmed、Medline、OVID数据库检索得到的1990至2010年发表的22篇文献中111例NASH基础上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发现肝功能异常的年龄为60岁,诊断NASH的年龄为63.9岁,诊断肝细胞癌(HCC)的年龄66.7岁;(2)男性占62%,男女之比1.64:1;(3)79%患者伴有肥胖,78%伴有糖尿病,33%伴有血脂异常,52%伴有高血压;(4)71%患者肿瘤为单发,肿瘤直径最小1.0 cm,最大13 cm(平均3.3 cm);(5)大多数肿瘤发生在肝右叶;(6)67%HCC伴肝硬化,肿瘤组织以梁索型居多,分化程度多为良好~中分化;(7)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常规体检时发现肿瘤;(8)65%病例AFP和/或PIVKAII升高;(9)大多数病例经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21%患者死亡,15%复发。结论 NASH基础上HCC多见于男性,这类患者往往伴有代谢性疾病,尽管肿瘤分化程度较高,根治...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胸腺素β4水平
邢晶, 韩涛, 朱争艳, 刘莹, 刘华, 郭震, 马晓燕, 裴彦祯
2011, 27(4): 387-390.
摘要: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胸腺素β4(Tβ4)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0例HCC患者血清Tβ4水平,并与40例健康人及30例肝硬化患者比较。同时比较不同肿瘤情况及肝功能对HCC组患者血清Tβ4浓度的影响。结果 HCC患者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β4水平均低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28,P<0.001)。按照BCLC分期或CLIP分期将HCC患者分别分为4个或6个亚组,血清Tβ4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69~13.675,P<0.034)。HCC患者中有肝内转移组血清Tβ4浓度高于无肝内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4,P=0.024);有门脉瘤栓组血清Tβ4浓度高于无门脉瘤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74,P=0.010)。无肝内转移而且无远处转移的HCC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为A、B、C级3组,血清Tβ4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7,P=0.039)。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清Tβ4浓度低于健康人,且肝功能越差,血清Tβ4浓度越低。而发生肝内转移或门脉瘤栓的患者血清Tβ4浓度高于未发...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宋孟锜, 杨永飞, 王冬冬, 由法平, 陈立波
2011, 27(4): 391-393+399.
摘要: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肝癌、7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47例正常血清和肝组织GPC3、AFP表达水平,根据不同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肝癌患者、肝炎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中GPC3水平分别为(212.6±137.5)、(60.9±27.8)、(39.5±18.7)ng/ml;肝癌患者血清GPC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t=4.503,P<0.05;t=6.045,P<0.05);血清GPC3、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4.2%和95.7%,均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t=4.132,P<0.05;t=6.514,P<0.05);(2)GPC3在肝癌组织表达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t=3.724,P<0.05;t=15.799,P<0.05);GPC3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HBsAg及AFP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3)AFP阳性肝癌...
Plkl与p21WAF1/CI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李辉, 张婷, 鲁凤民, 徐春晖, 唐芙爱, 陈香梅, 马军
2011, 27(4): 394-396.
摘要:
目的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WAF1/CIP1(p21)可在转录水平抑制Polo-like kinase1(Plk1)基因的表达,本文旨在探讨Plk1和p2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Plk1和p21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将pFlex-p21表达质粒瞬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进一步检测p21过表达对Plk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lk1在10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配对癌旁组织,p21蛋白在7对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HepG2细胞瞬时表达p21质粒后,Plk1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无变化(P>0.05)。结论 Plk1和p2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肝癌组织中p21蛋白过表达可能不具有抑制Plk1表达的作用,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Plk1与Survivin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起胜, 徐筱红, 刘怀
2011, 27(4): 397-399.
摘要:
目的探讨Plk1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HCC中表达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肝细胞癌标本中Plk1、Survivin的表达。结果⑴肝细胞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Surviv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AFP表达及是否侵犯肝被膜均无关联(P>0.05)。与HBsAg表达有关联(P<0.05)。⑵肝细胞癌组织中,Plk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lk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AFP表达、HBsAg表达及是否侵犯肝被膜均无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⑶肝细胞癌组织中,Plk1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lk1与Survivin的联合检测为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初探
封海龙, 李彩英, 王英杰, 冯平勇, 崔彩霞
2011, 27(4): 400-402.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3.0T Signal EXCITE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对65例共68个病灶患者行DWI,并分析病灶信号特征。肝囊肿13个病灶,肝血管瘤12个病灶,炎性假瘤4个病灶,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5个病灶;肝细胞癌13个病灶,转移瘤21个病灶。应用弥散敏感系数b值0、500、1000 s/mm2的图像拟合出ADC图并测量ADC值。结果肝囊肿、血管瘤、炎性假瘤、FNH、肝细胞癌、转移瘤平均ADC值(×10-3mm2/s)分别为3.34±0.45、2.07±0.35、1.59±0.16、1.50±0.18、1.25±0.31、1.04±0.20;肝囊肿、血管瘤与其它病灶平均ADC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加,肝囊肿信号衰减最明显,肝细胞癌、转移瘤信号衰减不明显。结论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其定量ADC值对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大肝癌35例报告
韩守云, 夏火生, 张玉海, 李萍, 刘志晨
2011, 27(4): 403-404+407.
摘要: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照射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大肝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7年10月至2008年6月不能手术的原发性大肝癌35例。肿瘤直径8~12 cm。根据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26例,B级9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每次照射剂量4~5 Gy,每周3次,总剂量50~55 Gy。结果放疗后2~3个月CT复查,CR 17.1%,PR 65.7%,NC 11.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42.9%、20.0%,30例复查AFP,21例明显下降,其中8例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有肯定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不能手术的大肝癌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症状及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张伟, 韩新巍, 吴刚, 李臻, 丁鹏绪
2011, 27(4): 405-407.
摘要: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早期临床症状及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以期早期诊断。方法采用黄志强建议的在Bismuth分型法基础上的分型方法,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分为5型,Ⅰ、Ⅱ型为A组;Ⅲ、Ⅳ、Ⅴ型为B组。对72例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症状、初始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初始症状表现为无痛性黄疸者仅24例(33.3%);非黄疸者48例(66.7%),主要表现为腹胀并纳差、右上腹部疼痛、尿黄、白陶土样粪便、体重减轻、高热寒战等。A组患者初始症状多表现为无痛性黄疸(53.8%),而B组患者初始症状多表现为非黄疸症状(90.9%)。结论 HACC的临床症状复杂,与病变的临床分型有密切关系。
论著_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左维泽, 许春梅, 沈兰超
2011, 27(4): 408-410+413.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和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2例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32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1)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3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494,P<0.001),急性乙型肝炎(AHB)组血清IL-32水平最高,慢性乙型肝炎(CHB)组随轻、中、重分型逐渐升高;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256,P<0.001),依AHB、CHB轻、中、重度逐渐升高。(2)HBV DNA阳性组IL-32、IL-6水平较阴性组为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低病毒载量组之间血清IL-32、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IL-32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0,P<0.05)。结论 (1)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32、IL-6水平升高,且随炎症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推测IL-32、IL-6可能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IL-32、IL-6参与了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损伤及病情发展的过程。(2)血...
不同方法阿德福韦酯治疗耐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疗效观察
谷强业, 李勤, 葛秀林
2011, 27(4): 411-413.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长期疗效。方法 63例服用拉米夫定耐药的代偿期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无限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6个月之内,HBV DNA下降2 log10或病毒检测不到者继续观察。B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3~6个月,HBV DNA下降2 log10或病毒检测不到,停拉米夫定,单用阿德福韦酯,继续观察。所有患者定期检测肝功能,每3个月检测HBV DNA,每半年检测拉米夫定耐药位点(rtA173T/V和rtL180M)及阿德福韦酯耐药位点(rtA181T/V和tN236T)。结果 A组在防止再次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的发生及预防病毒学和生化学突破要明显优于B组。结论无限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能明显降低再次HBV耐药的发生,预防病毒学和生化学突破。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学应答
姜雪强, 邹小静, 田德英
2011, 27(4): 417-419.
摘要: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门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58例CHC患者,其中HCV-1型患者43例,HCV-2型患者15例,均给予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12、24周,治疗终点,治疗结束后24周及48周测定患者血浆HCV RNA水平。结果 HCV-2型患者4周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明显高于HCV-1型患者(80%vs 48.8%,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HCV-2型患者的持续病毒应答(SVR)率明显高于1型患者(86.7%vs 53.5%,P<0.05)。低病毒载量患者(RNA<2×106拷贝/ml)的RVR率明显高于高病毒载量患者(93.8%vs 46.2%,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低病毒载量患者的SVR率明显高于高病毒载量者(84.2%vs 51.3%,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安全有效,对基因2型疗效优于基因1型,病毒载量低的患者疗效优于病毒载量高...
论著_脂肪性肝病
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查英, 刘军, 盛励, 陈灶萍, 杨玲娣, 陈钦达, 廖晓寰, 孟令平
2011, 27(4): 420-423.
摘要:
目的探讨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脂联素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检测了9例NAFLD组和7例正常对照组(C)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采用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评估了肝脏inphase(IP)值和outphase(OP)值,并测定了皮下脂肪面积(SA)、内脏脂肪面积(VA)。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结果 NAFLD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1Ph)、葡萄糖代谢清除率(M)、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脂联素水平低于C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M(r=0.526,P=0.036)、ISI(r=0.682,P=0.005)、1Ph(r=0.676,P=0.003)、肝脏OP值(r=0.682,P=0.004)和肝脏OP/IP(r=0.594,P=0.015)呈正相关。结论女性NAFLD患者脂联素水平降低,低脂联素血症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早期损害密切相关。
病例报告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报道
周素敏, 高普均, 高润平
2011, 27(4): 424+43.
摘要: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因上腹胀痛17个月,加重4 d于2010年8月14日入院。患者缘于1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持续性胀痛,向背部放散,伴乏力,皮肤瘙痒,随就诊于长春市208医院,化验肝功能,转氨酶及胆红素轻度升高,疑似肝炎给予保肝降酶治疗,肝功能改善
综述
肝硬化结节多步癌变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任崧, 叶兆祥, 朱理珉
2011, 27(4): 425-428.
摘要:
肝细胞癌(HCC)发生之前存在从再生结节(RN)、低级不典型增生结节(LGDN)、高级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以及HCC病变逐渐演化过程,这些结节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不典型增生可认为是HCC的癌前病变。影像学检查是区分这些结节的较敏感的方法。随着功能性成像技术(例如CTP、DWI、PWI、MRS等)的进展以及大量MR对比剂的应用,将有望在肝硬化结节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明显地有助于癌前病变的识别。
抑癌基因APC、RASSF1A、WIF-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与消化系肿瘤
张慧景, 李胜棉
2011, 27(4): 429-432.
摘要:
消化系统肿瘤是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目前研究认为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与肿瘤的形成有关。在此综述APC、RASSF1A、WIF-13种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
血管生成素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张华敏, 赵正斌, 熊亚星, 陈红
2011, 27(4): 433-436.
摘要: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丰富的血液供应。肝细胞癌(HCC)是一种极富含血管的实质肿瘤之一,新生血管的形成在HCC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发现许多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血管再生过程,其中血管生成素家族(Angs)在HCC血管新生、肿瘤发展中有重要作用。Angs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促血管生长因子,目前发现Angs共有4种亚型:Ang-1、Ang-2、Ang-3、Ang-4,均能与内皮细胞特异酪氨酸激酶-2受体(Tie-2,又称作Tek)结合。其中Ang-1和Ang-2在新生血管方面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深入了解Angs在HCC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将为临床上H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免疫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机制中的作用
李俊卿, 周俊英
2011, 27(4): 437-440.
摘要:
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免疫耐受是HB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机制。急性、自限性HBV感染过程中存在强烈的、多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而在慢性感染者这种反应明显减弱,存在免疫耐受。本文旨在阐述免疫细胞在HBV免疫耐受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瘦素及脂联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孔银, 张岭漪
2011, 27(4): 441-443.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为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已成为临床高发疾病之一。除了胰岛素抵抗(IR)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外,脂联素(APN)、瘦素(LP)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以及与NAFLD的关系受到关注。本文就脂联素(APN)、瘦素(LP)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临床常见肝肾综合征误诊漏诊分析
陈盛鹏, 何卫平, 李玉芳, 吴继军
2011, 27(4): 444-445.
摘要:
国际腹水俱乐部2007年对肝肾综合征(HRS)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但目前仍缺乏能确诊的特异性指标或辅助检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对诊断标准理解不一,致使正确、及时诊断困难。本文简要分析了常见HRS误诊、漏诊原因。
多囊肝病的研究进展
田辉
2011, 27(4): 446-449.
摘要:
多囊肝病(PCLD)是种遗传病,病因复杂,表型表现多样。按遗传方式其又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CL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PCLD。PCLD囊肿上皮初级纤毛异常及其对多种生长因子增殖效应的敏感性,为将来治疗提供了靶位。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十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暨优秀审稿专家表彰会议通知
2011, 27(4): 339-339.
摘要:
<正>"第十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将于2011年6月23~26日在南京召开。"《临床肝胆病杂志》第十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暨优秀审稿专家表彰会议"与此会一并召开,诚邀参加"第十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的《临床肝胆病杂志》顾问、编委、荣誉编委及优秀审稿专家届时参加本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主要内容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起已更换新封面
李娜
2011, 27(4): 345-345.
摘要:
<正>从2011年第一期起,《临床肝胆病杂志》已更换新的封面。新封面有三种颜色版本,每期一种颜色版本,每三期为一循环周期。更换新封面,展示了《临床肝胆病杂志》崭新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热情,标志着《临床肝胆病杂志》已站在了全新的起点。站在全新起点的《临床肝胆病杂志》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继续秉持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办刊方针,
《临床肝胆病杂志》将开展首届(2010年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
朱晶
2011, 27(4): 371-371.
摘要:
<正>为了提高《临床肝胆病杂志》的办刊质量,培养和激励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和进取精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编委会研究决定:从2011年起开展"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本年度评选范围包括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发表在本刊的学术论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基金论文优先录用及标注的说明
李娜
2011, 27(4): 377-377.
摘要:
<正>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肝胆病杂志》的学术水平,提高优秀论文刊发的时效性,特向各医学院校、医院、医学科研机构广泛征集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或重点攻关项目的论文。同时为规范基金论文,特提出如下说明:1.真实性:基金论文在文中的标注应与其基金证明文件一致(要求提供基金证书复印件,邮寄至吉林省长春市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2011年重点号的启事
2011, 27(4): 402-402.
摘要:
<正>为便于集中组稿,《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会研究确定了本刊2011年各期重点号的选题,欢迎广大作者不拘内容与题材,踊跃投稿。对于围绕中心选题的文章,本刊将择优优先发表。本刊2011年各期选题:第1期丙型肝炎;第2期布加综合征及门脉高压症;第3期肝胆胰外科及肝纤维化、肝硬化;
第四届中国脂肪性肝病专题研讨会通知
2011, 27(4): 413-413.
摘要:
<正>由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和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共同主办,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协办的"第四届中国脂肪性肝病专题研讨会",拟定于2011年7月21~24日在重庆市申基索菲特大酒店召开,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本次学术盛会。大会主要内容包括专题报告、临床病理讨论、国内外指南解读,并评选优秀论文作口头和壁报交流。会议聚
2011肝病与代谢学组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2011, 27(4): 423-423.
摘要:
<正>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肝病与代谢学组拟定于2011年7月2日~3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肝病与代谢学组"学术研讨会,现诚邀各位从事脂肪肝与代谢紊乱相关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临床诊疗、临床营养、预防、护理、药物研发等领域的专业工作者踊跃投稿。详情请登录中华肝病网查看。
《临床肝胆病杂志》首届优秀审稿专家评选结果揭晓
王莹
2011, 27(4): 440-440.
摘要:
<正>为表彰审稿专家在2010年度对《临床肝胆病杂志》做出的突出贡献,本刊举办了"首届《临床肝胆病杂志》优秀审稿专家"评选活动。根据审稿专家在过去一年中的审稿质量、数量、审回时间和成功审回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经本刊编委会商议后,共评选出32位2010年度优秀审稿专家。名单如下(按姓氏拼音排序):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稿件优先数字出版的启事
李娜
2011, 27(4): 445-445.
摘要:
<正>"优先数字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出版方式。为了保证肝胆胰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及时得到确认,简化论文从审查到正式发表的程序,缩短发表周期,并使读者即时获取科研情报和新知识,《临床肝胆病杂志》与"中国知网"签订《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合
《临床肝胆病杂志》官方网站简介
2011, 27(4): 449-449.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官方网站lcgdbzz.org包括杂志自1985年创刊以来的全部文章,均可免费下载阅读,历年文章可按字段检索,并及时更新国内外相关领域行业新闻和本刊动态。网站设有"在线投稿及匿名评审系统",可实现作者在线投稿,实时查询稿件状态,专家在线审稿,编辑在
中央军委给第二军医大学李兆申教授记一等功
2011, 27(4): 390-390.
摘要:
<正>中央军委给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本刊编委)记一等功。3月8日庆功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的通令,并为李兆申教授颁发一等功证书和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