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10期
门静脉栓塞的基础与临床 重点号
执行主编:杨长青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显示方式:
述评
门静脉系统栓塞的发病机制及多学科诊治
朱风尚, 杨长青
2018, 34(10): 2043-204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01
摘要:
门静脉系统栓塞包含原发或继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肝外门静脉阻塞等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厘清了门静脉系统栓塞的内涵后,简要介绍了病因和分级系统,同时详细介绍了门静脉系统栓塞的发病机制和多学科协作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专家论坛
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抗凝药物选择
张裕, 刘福全
2018, 34(10): 2047-20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02
摘要:
门静脉系统血栓(PVT)已成为常见的疾病,随着数字影像的发展,PVT的检出率明显提高。PVT治疗是以抗凝药物治疗为基础,包括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针对抗凝药物治疗PVT的最新观点进行了探讨,提出应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治疗方案。
门静脉系统血栓的介入治疗
马婧嶔, 罗剑钧
2018, 34(10): 2053-20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03
摘要:
随着门静脉系统血栓(PVT)的确诊率不断提高,针对PVT的介入治疗也日益受到重视。机械性碎栓及药物性溶栓配合全身性抗凝治疗能部分甚至完全地逆转门静脉血栓后的局部及全身性血流动力学改变,恢复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介入治疗PVT需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途径。经肠系膜上动脉途径创伤及风险相对较小,但对亚急性、慢性血栓或侧支已形成的单纯门静脉主干血栓溶栓效果多不理想。经门静脉途径是目前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手段,包括经皮穿肝、经皮穿脾和经肠系膜静脉等多种入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可为门静脉系统提供一个低阻力的流出道,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门静脉血流瘀滞。PVT的介入治疗是多手段多途径联合的综合介入治疗。根据病情分别或联合应用多种治疗途径及多种治疗手段能取得更好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外科诊疗
张鹰, 刘庆艳, 李志伟
2018, 34(10): 2058-20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04
摘要:
门静脉系统血栓是门静脉系统发生的血栓性病变,多种病因可导致门静脉系统血栓,因其发生部位、范围、堵塞血管程度及形成时间长短不同,临床表现各异,部分严重血栓可导致胃肠道淤血坏死、肝功能不全、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胆道病,更甚者可危及生命。多普勒超声及腹部增强CT/MRI检查是诊断门静脉系统血栓的重要辅助检查方式,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疗、严重程度评估及指导针对性的治疗有重要意义。门静脉系统血栓因其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式方法各异,主要是针对门静脉系统血栓本身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对于存在肠道淤血坏死、部分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性胆道病及终末期肝病患者须行外科手术治疗。综述了门静脉系统血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
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发展机制
羊媛苑, 王晓艳
2018, 34(10): 2063-20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05
摘要:
门静脉系统血栓(PVT)指门静脉或其分支血管内形成血栓,可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PVT通常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主要包括血液高凝状态、门静脉流速降低和血管内皮损伤等。主要探讨了PVT的发病机制,指出临床上应对PVT患者的病因进行全面评估,以协助治疗。
门静脉系统癌栓的来源及诊疗进展
胡牧仁, 葛步军
2018, 34(10): 2069-20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06
摘要:
门静脉系统癌栓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门静脉系统癌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针对门静脉系统癌栓的诊断及治疗仍未形成规范、统一的指南。就门静脉系统癌栓的来源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防治指南
影像导引肝脏恶性肿瘤多模态消融治疗技术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抗癌协会实体肿瘤聚焦诊疗专业委员会
2018, 34(10): 2098-210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09
摘要:

影像导引肝脏恶性肿瘤多模态消融治疗是以医学影像技术为导引,在冷冻消融与热消融交替转换过程中,通过对病灶区温度精准控制和消融过程定量规划,彻底破坏原位肿瘤细胞及其循环系统,同时最大程度释放活性肿瘤抗原,从而达到控制肝脏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目的。为规范肝脏恶性肿瘤多模态消融治疗技术操作,便于不同层级医院开展实施,确保医疗安全和临床疗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抗癌协会实体肿瘤聚焦诊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肿瘤治疗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认真讨论,最终达成本共识。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2018, 34(10): 2109-21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11
摘要: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位列癌症致死原因第5位。尽管胰腺癌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但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其临床诊疗水平近年仍取得明显进步。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结合现状制订了最新版《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以期规范和提高中国胰腺癌诊治水平。其内容主要包括胰腺癌的诊断和分型、分期,以外科、化疗和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及患者全程管理。本指南具有鲜明的特点,除规范了诊治策略外,还以问题导向式的章节结构对胰腺癌综合诊治中的19个热点问题予以讨论和推荐,包括:对活组织检查和标本部位进行的选择,胰腺癌临床诊断标准的制定,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术前减黄的必要性及方式,微创手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扩大切除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标准胰头癌根治术中是否联合第16组淋巴结清扫,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治疗疗效的预测,以及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患者中的应用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利于专科医师对胰腺癌诊治的全面认知,能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不同层次医师的诊治水平。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HCV感染的管理和治疗指南》摘译
张莉娟, 刘炳华, 马翠华, 杜会卿, 韩涛, 江勇
2018, 34(10): 2121-212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12
摘要: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15年全世界有7100万人存在慢性HCV感染,并且有399 000人死于由HC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细胞癌。2016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了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全球卫生部门战略,该战略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降低90%,死亡率降低65%)。消除病毒性肝炎需要90%的感染者被诊断,80%的被诊断者接受治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肝硬化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尿液相关预测因素分析
徐曼曼, 陈煜
2018, 34(10): 2124-21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13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组2017年5月-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05例,分为AKI组(49例)和非AKI组(56例)。收集患者临床一般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留取患者入院时尿液标本,检测尿血管紧张素原(uAGT)、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尿肾损伤因子(KIM) 1,并以尿肌酐(UCr)校正。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自发性腹膜炎的比例较高(χ2值分别为11. 420、8. 083,P值均<0. 05),且白细胞计数、TBil、DBil、尿素氮、SCr均高于非AKI组(Z值分别为-3. 401、-2. 082、-2. 207、-5. 872、-7. 460,P值均<0. 05),血Na低于非AKI组(t=-4. 905,P <0...
凝血试验指标对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
张丽航, 王善娟, 陆伦根, 刘艳丽, 王一飞, 谢津璧
2018, 34(10): 2130-213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14
摘要:
目的探讨凝血试验指标与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33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AUGIB组(n=87)和无AUGIB组(n=146)。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肝硬化原因、评价腹水情况、肝性脑病情况,入院时第1次验血指标,包括血常规、TBil、Alb、肌酐、凝血试验[包括PT、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计算Child-Pugh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变量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 Child-Pugh C级的患者,其PT、APTT、TT和INR较A、B级延长,PTA、FIB水平下降,TBil、MELD评分明显升高(F值分别为62. 706、33. 858、17. 781、63. 025、46. 907、7. 514、23. 020、2...
健脾化湿止血方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年内再出血的影响
侯艺鑫, 张群, 杨志云, 杨玉英, 江宇泳, 王宪波
2018, 34(10): 2136-21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15
摘要: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止血方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6年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肝硬化EGVB患者750例,随访1年。根据累计日剂量(cDDD)将随访期内应用健脾化湿止血方中药剂量≥28 cDDD的患者纳入中药组(n=276),而服用中药<28 cDDD的患者被纳入非中药组(n=474)。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VB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是否服用健脾化湿止血方是影响肝硬化EGVB患者1年内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比值比=0. 076,95%可信区间:0. 0390. 126,P=0. 002)。中药组患者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中药组(43. 5%vs 55. 1%,χ2=4. 246,P=0. 025)。中药组患者自随访至发生再出血的中位时间为95 d,非中药组为12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 ...
论著_肝脏肿瘤
门静脉癌栓对FOLFOX4方案系统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效果的影响
杨光, 董亚冰, 赵玲玲, 崔国振, 赵恒军, 王楠娅
2018, 34(10): 2142-214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16
摘要: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确诊为BCLC C期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2疗程以上。按照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分为2组:无门脉癌栓20例,有门静脉癌栓组17例,分析疗效与是否存在门静脉癌的关系。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估算,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则用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以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 37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个月(13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9个月(134个月)。无门静脉癌栓组客观缓解率为40. 0%,疾病控制率为85. 0%,而有门静脉癌栓组客观缓解率为5. 9%,疾病控制率为35. 3%,客观缓解率(χ2=4. 1,P=0. 042)及疾病控制率(χ2=7. 65,P=0. 006)在2组...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诊疗中的意义
孙玉, 张洪海, 袁春旺, 扈彩霞, 刘博君, 崔石昌, 钱智玲, 张英华, 张永宏, 郑加生
2018, 34(10): 2148-21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17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性状、病理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并经外科手术切除组织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80例,检测患者术前血清DCP及AF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信息、影像学、病理学结果与DCP水平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样本的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CC患者血清AFP与DC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 141,P>0. 05); HCC患者血清DCP水平与肿瘤直径之间显著相关(r=0. 563,P <0. 01);肝内多发肿瘤、合并远处转移、存在肉眼或微观血管侵犯的HCC患者血清DCP水平分别高于肝内单发肿瘤(Z=-5. 484,P <0. 001)、无远处转移(Z=-4. 569,P <0. 001)、无肉眼血管侵犯(Z=-3. 713,P <...
D-双功能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AFP和CA19-9的相关性
路欣, 孔令玉, 刘殿卿, 许林骥, 邱宁, 程华
2018, 34(10): 2153-21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18
摘要:
目的探讨D-双功能蛋白(DB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肿瘤血清学标志物AFP、CA19-9表达的相关性,进而分析DBP对HCC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和唐山市人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行肝癌切除术并随访的2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两所医院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A19-9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DBP的表达水平,用积分光密度值(IOD)进行测量。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测指标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肝癌组织DBP的IOD值(220. 52±101. 3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0. 49±19. 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0,P <0.01)。且DBP与AFP(r2=0. 868,P <0. 01)和CA19-9(r2=0. 814,P <0. 01)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 HCC患者DBP表达升高,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肝癌的诊断提供新的靶点。
论著_胆道疾病
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早期胆管细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黄健, 蒋贝格, 杨远, 顾方明, 袁声贤, 潘泽亚
2018, 34(10): 2157-216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19
摘要: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早期胆管细胞癌(I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早期ICC患者共155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采用Cox向前逐步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早期ICC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早期ICC多数为中年男性患者,平均直径为(5. 8±2. 5) cm,肝功能多无异常,伴有不同程度CA19-9水平升高,术后病理多为高中分化腺癌。患者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 1%、43. 9%和34. 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 3%、25. 0%和18. 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高水平CA19-9[风险比(HR)=1. 705,95%可信区间(95%CI):1. 0962. 652,P=0. 018]、肝硬化(HR=2. 399,95%CI:1. 1085. 196,P=0. 026)、镜下子灶(HR=1. 918,95%CI:1. 1243. 272,P=0. 017)、肿瘤细胞分化程度(H...
论著_其他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10例临床特征分析
陈杰, 刘燕敏, 黄春洋, 黄云丽, 张小丹, 任美欣, 杜晓菲, 边新渠, 廖慧钰, 韩莹, 单晶
2018, 34(10): 2164-21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20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10例儿童AIH患者的临床、肝脏病理、治疗转归及随访资料。结果患儿年龄316岁,中位年龄10岁,女性占70%。1型5例,2型5例。3例(30%)急性起病,2例(20%)亚急性起病,5例(50%)慢性起病。转氨酶升高8例(80%),胆红素升高7例(70%); GGT升高7例(70%); IgG升高6例(60%)。7例接受肝脏病理检查的患儿中炎症程度≥G3者4例,纤维化分期≥S3者4例,界面性炎症4例,浆细胞浸润5例,玫瑰花环4例;淋巴细胞浸润7例。1例患者死亡,1例失访,有效6例,复发1例,疗效不佳1例。5例2型AIH患者中,4例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儿童AIH临床表现复杂,个别患者病情重。2型患者多需要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治疗。

MBOAT7 rs64173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廖宋龄, 刘守胜, 王聪, 陈立震, 辛永宁, 宣世英
2018, 34(10): 2169-21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21
摘要:

目的探讨我国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MBOAT7 rs641738位点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相关性,为NAFLD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4月-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入院的NAFLD患者113例,健康对照者74例。收集受试者的血液标本,进行DNA的提取,应用PCR及飞行时间质谱方法(MALDI-TOF MS)检测MBOAT7基因rs641738位点的基因型。应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的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以确定检验样本是否具有群体代表性。同时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肝功能等生化检查结果。2组间性别、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基因多态性与NAFLD发生的相对风险度以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及95%CI。结果MBOAT7 rs641738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在NAFLD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χ2=0. 157,P=0. 6...

丹酚酸B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氧化应激的影响
陈小青, 任俞霏, 孔维宗, 王迎春
2018, 34(10): 2175-218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22
摘要:

目的通过体外油酸(OA)诱导HepG2细胞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给予丹酚酸B(Sal B)干预NAFLD细胞,探讨Sal B对NAFLD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Hep 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A)及治疗组(OA+丹酚酸B),CCK8法检测细胞标准生长曲线,筛选OA最佳的药物干预浓度及干预时间;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检测ALT、AST、TG、TC含量;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 TBA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 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OD2及SIRT3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运用SIRT3过表达质粒上调SIRT3后给予Sal B干预,通过Western Blot筛选转染试剂和质粒的最合适转染比例,并检测SIRT3与SOD2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 1 mmol/L 24 h为OA最佳造模浓度及时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AST模型组较对照组升高,干预组较模型组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0....

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断流术后曲张静脉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赵晓飞, 林栋栋, 李宁, 臧运金, 郭庆良, 武聚山
2018, 34(10): 2182-218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23
摘要:

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断流术后影响曲张静脉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10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244例门静脉高压行脾切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曲张静脉是否再出血分为未出血组和再出血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44例患者中38例(15. 6%)出现曲张静脉再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曲张静脉出血史、术前腹水、术后TBil、断流后门静脉压力、切脾前门静脉压力、切脾后门静脉压力、术前INR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 530、4. 120,t值分别为3. 591、4. 098、2. 516、2. 622、4. 278,P值分别为0. 016、0. 026、0. 008、0. 002、0. 022、0. 012、0. 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史(95%可信区间:1. 113

肝功能异常为首发表现的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征分析
曾庆环, 孙亚男, 刘远志, 李鹏, 于海滨, 吴燕京, 熊峰, 张世斌
2018, 34(10): 2186-218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24
摘要:

目的探讨以肝功能异常为首发表现的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2011年11月-2017年10月以肝功能异常就诊并确诊为HLH的11例患者的病史、病原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学以感染相关HLH最多见(9/11,81. 8%),临床表现以发热(11/11,100%)和脾脏增大(9/11,72. 7%)最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其中ALT升高者10例(10/11,90. 9%),AST升高者11例(11/11,100%),TBil升高者10例(10/11,90. 9%),Alb下降者9例(9/11,81. 8%),胆碱酯酶(ChE)下降者10例(10/11,90. 9%),GGT升高者9例(9/11,81. 8%),ALP升高者10例(10/11,90. 9%),乳酸脱氢酶升高者5例(5/6,83. 3%),病程初期铁蛋白升高对本病的诊断最为敏感(11/11,100%),其次为甘油三酯> 3 mmoL/L(6/7,85. 7%),血细胞2系以上下降和纤...

病例报告
急性戊型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报告
蒉乙文, 毛苗苗, 董凯惠, 金清龙
2018, 34(10): 2190-21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25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9岁,因"目黄、面黄、皮肤瘙痒7 d"于2016年9月6日入本院。患者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目黄面黄、皮肤瘙痒等表现,同时有恶心、厌食、厌油腻症状,无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化验肝功能提示转氨酶及胆红素明显升高,给予保肝、退黄治疗(具体不详)后未见好转,未明确诊断,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本院。病程中间断有心慌、心悸,尿色加深,间断腹痛、腹泻,无腹胀,饮食差,睡眠可,近期体质量减轻约4 kg。既往:双

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lgG4相关性疾病1例报告
李正鑫, 邢枫, 周扬, 陈高峰, 刘成海
2018, 34(10): 2192-219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26
摘要:

<正>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诊断复杂,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成人先天性肝纤维化发病较晚,通常以门静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风险较高。成人CHF合并lg G4升高病例尚未见临床报道。为总结诊断和治疗CHF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6岁,2014年10月因哮喘服中药数月后出现腹部不适,于外院就诊,发现转氨酶升高,自身抗体阴性,lgG4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例报告
黄德良, 朱质斌, 禹弘, 赵琦, 蒋金艳, 陈圆圆, 戴炜
2018, 34(10): 2195-219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27
摘要:

<正>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的铜代谢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ATP-7B基因突变引起胆道排泄铜障碍导致肝脏、大脑基底节、肾脏和角膜组织中铜的异常蓄积。可导致重要器官,特别是肝脏、大脑的受损,如不恰当治疗将会致残甚至致死[1-2]。肝豆状核变性起病临床症状及伴随疾病不一,本文报道1例肝豆状核变性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6岁,主因"闭经、双下肢浮肿1年余,加重10

以布加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例报告
巫凯敏, 曹珊, 张国艳, 陈国栋, 苏琳, 王智峰, 刘玉兰
2018, 34(10): 2197-219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28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4岁,因"腹围增大9个月余,发现肝脏增大7个月余"于本院就诊。患者9个月余前(孕26周)自觉腹围增长迅速,伴有腹壁静脉曲张,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于本院查血常规:WBC 5. 88×10~9/L,Hb 84 g/L,PLT 52×10~9/L,ALT26 U/L,AST 40 U/L,TBil 22. 2μmol/L,DBil 7. 9μmol/L,Alb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发展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样表现1例报告
李晨, 苏海滨, 刘晓燕, 许祥, 李会, 胡瑾华
2018, 34(10): 2200-220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29
摘要:

<正>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于药物理化性质和宿主因素的相互作用[1],导致DILI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病理分型复杂,部分急性DILI患者可发展为慢性DILI,DILI患者还可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或自身免疫性肝炎样(autoimmune-like,AL)现象,造成诊疗困难。本文报道1例急性DILI发展为慢性DILI合并AL现象的患者,以供临床借鉴。

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1例报告
殷鑫, 高卉, 张雨, 张明媛, 金清龙, 温晓玉
2018, 34(10): 2203-22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30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7岁,因"乙型肝炎病原学阳性12年,间断呕血、黑便3年余,乏力、腹胀10 d,恶心、呕吐2 d"于2017年7月24日入本院。患者12年前因乏力、腹胀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脾大,同年行脾切除术,3年前因间断呕血、黑便住院治疗,并先后2次行食管-胃静脉曲张套扎术,后复查胃镜未见曲张静脉,就诊期间多次监测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漏诊1例报告
杜恒锐, 王振江, 任彦先, 马志坚, 王科深, 展昊, 俞泽元, 焦作义
2018, 34(10): 2206-22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31
摘要:
<正>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RSC)是近几年新发现和认识的一种胆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发热、皮肤瘙痒,血清Ig G4及转氨酶水平升高等。多数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现报道1例临床漏诊的IgG4-RSC。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进行性皮肤巩膜黄染伴瘙痒14 d"于
综述
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王慧娟, 段钟平, 张桓虎, 任锋
2018, 34(10): 2208-221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32
摘要:
母婴垂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的主要途径,HBV感染率随着母亲携带HBV病毒量的增加逐步升高。虽然目前新生儿主被动免疫预防已基本实施,但HBV母婴垂直传播率仍在10%左右。孕妇高病毒载量时应在孕期采取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量,从而预防及阻断HBV母婴传播,减少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详细描述了抗病毒药物在孕期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日后指导孕期服药提供依据。
免疫抑制背景下HBV再激活的管理和预防
董凯惠, 方伊娜, 蒉乙文, 毛苗苗, 关艳儿, 温晓玉, 金清龙
2018, 34(10): 2213-22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33
摘要:
免疫抑制治疗期间HBV再激活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与肝炎爆发及肝功能失代偿引起的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必须引起重视。然而,这种潜在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仍是临床医师工作中的难点。回顾了HBV再激活的诊断标准和临床结果,讨论了免疫抑制治疗如何影响HBV再激活的风险,并概述了预防HBV再激活的策略及最新进展。认为在免疫抑制治疗前对HBV感染者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根据其风险分层,适时的启动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BV再激活风险。希望借此提高临床医生对HBV再激活的认识,为优化HBV感染的管理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参考。
自噬在HBV及相关肝脏疾病中的双重作用
彭佳丽, 赖欣, 韦嘉
2018, 34(10): 2217-22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34
摘要: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降解过程,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双重作用,即自噬促进细胞存活,又可诱导细胞死亡。简述了自噬在HBV、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细胞癌中的双重作用,以及自噬在相关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细胞自噬可能是未来HBV相关肝病治疗的研究方向,为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HBV pg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进程中的可能意义
谭宁, 罗皓, 徐小元
2018, 34(10): 2221-222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35
摘要:
HBV pgRNA是HBV cccDNA的直接转录产物,能够通过反映HBV cccDNA的转录活动状态进而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与其他常用HBV感染血清标志物相比,HBV pgRNA在反映HBV复制活动和抗病毒治疗效果等方面更灵敏,对于抗病毒治疗阶段终点有预测价值。通过综合HBV pgRNA与HBcrAg、HBV cccDNA的相关性来阐述HBV pgRNA在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的可能意义。
抗凝治疗抑制肝纤维化进程的研究进展
夏翊夫, 张春清
2018, 34(10): 2224-222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36
摘要: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病理过程,是在肝细胞广泛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导致肝小叶正常结构和血液供应遭到影响。在此过程中,血小板在肝窦内聚集并形成微血栓可能促进肝纤维化进展。简述了血小板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回顾抗凝治疗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评分的新进展。抗凝治疗的分子机制还有待研究,探索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可能为肝纤维化治疗开辟新途径。
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陈艳珍, 陈成良, 洪宇, 王冠, 焦健
2018, 34(10): 2227-223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37
摘要: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成为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是隐源性肝硬化的常见致病因素。临床上,NAFLD患者多见于肥胖群体,但非肥胖人群中NAFLD亦不罕见,尤其是亚洲人群。非肥胖型NAFLD与肥胖型NAFLD代谢谱相当,但最近多项研究显示与肥胖型NAFLD相比,非肥胖型肝纤维化、肝硬化有其独特的特点。回顾了近年来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以期更好地了解该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索宇鸿, 刘近春
2018, 34(10): 2232-22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38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健康人群肝酶异常的首要原因。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达成治疗共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提出了更多的发病机制及对应的治疗推荐。介绍和总结了其治疗方式,涉及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手术治疗、调节肠道微生态、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重症监护病房肝病患者的血栓预防与出血控制
邢文立, 李谦
2018, 34(10): 2237-224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39
摘要:
肝脏涉及多种与凝血相关的蛋白合成,常常伴有复杂的凝血系统异常。实验室及临床证据提示肝病患者会达到一个凝血再平衡的状态,但是这种平衡状态相对脆弱,所以临床上出血及血栓形成事件常有发生。急、慢性肝病患者都可能因为出血或血栓形成等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而进入重症监护病房。胃肠道出血、全身或局部血栓形成和体外循环中发生的凝血事件等是重症监护病房中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给予肝病患者个体化的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并给予限制性的输血策略(等待观察策略)是合理的。
抗凝药物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的应用
蒋明远, 黄华, 路明亮, 林凡榆, 张映媛
2018, 34(10): 2241-22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40
摘要: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与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TIPS在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防再出血、顽固性腹腔积液、布加综合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如果术后抗凝措施不当,会引起支架功能障碍、急性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导致TIPS术前门静脉高压症状再现,严重影响了术后中、远期疗效及患者存活率,而维持支架畅通是保证术后疗效的关键,因此抗凝药物在预防和治疗TIPS术后血栓形成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关于TIPS术后抗凝治疗国内外还没有达成共识,就TIPS术后抗凝药物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内镜治疗进展
徐辉, 李冰
2018, 34(10): 2245-225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41
摘要:
肝移植仍然是目前终末期肝病或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最终治疗方案。随着器官保存、新型免疫抑制剂、围术期管理及肝胆外科技术的改善和发展,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经显著减少,但是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成为影响肝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包括胆管狭窄、吻合口漏和胆管结石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内镜、肝穿刺胆管引流和手术等。随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操作的成功率高达90%~98%。因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具有价格低、侵入性小、安全性相对较高等性价比优势,已经成为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一线治疗方案。
结石性胆囊炎的个体化治疗
杜前程, 周瀛, 张灵强, 胡陈亮, 樊海宁
2018, 34(10): 2251-22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8.10.042
摘要:
结石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多样,以胆囊切除为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金标准"。然而,因年龄、病情状况、合并症、患者意愿等不同,也可选择药物治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保胆取石术等方法。简述了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的特点,认为可根据不同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自身疾病特点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提出了针对结石性胆囊炎的"个体化"治疗模式。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伴急性肾损伤:特利加压素优于去甲肾上腺素
吕聪, 胡玉琳
2018, 34(10): 2129-2129.
摘要:
<正>【据《Hepatol Res》2018年8月报道】题: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伴急性肾损伤:特利加压素优于去甲肾上腺素(作者Arora V等)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后的短期病死率较高。特利加压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常用药,研究显示二者疗效相同。但在ACLF伴肝肾综合征患者中,尚无数据比较两者的疗效。
TFEB介导的溶酶体生物合成和自噬作用促进慢性乙醇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和脂肪变性
高沿航
2018, 34(10): 2156-2156.
摘要:
<正>【据《Gastroenterology》2018年9月报道】题:TFEB介导的溶酶体生物合成和自噬作用促进慢性乙醇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和脂肪变性(作者Chao X等)溶酶体功能缺陷和自噬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转录因子EB(TFEB)主导调节溶酶体生物合成,美国堪萨斯医学中心丁文兴教授团队通过探讨酒精消耗对TFEB功能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溶酶体
小鼠一过性胰管高压可通过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发生并改变紧密连接
刘飞, 谢智钦, 朱泽民
2018, 34(10): 2174-2174.
摘要:
<正>【据《Gastroenterology》2018年6月报道】题:小鼠一过性胰管高压可通过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发生并改变紧密连接(作者Wen L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是由于胰管高压通过未知的机制引起的。Wen等研究了静水压对小鼠胰腺炎发展的影响。该团队对瑞士Webster小鼠、B6129小鼠(对照组)和破坏了蛋白磷酸酶3、催化亚基、β异构体基因B6129的小鼠(小鼠)进行了研究。通过逆行胰胆管或导管内注射恒定静水压的生理盐水,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级预防疗法的比较:系统评价和网络Meta分析
庞相军, 辛桂杰
2018, 34(10): 2205-2205.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8年8月报道】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级预防疗法的比较:系统评价和网络Meta分析(作者Sharma M等)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的Sharma等通过网络荟萃分析进行了系统评价,以比较不同方法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级预防和伴大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方面的疗效。研究者选择了32项随机临床试验,其中包括3362例成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且既往无出血史的患者,其随访时间最短为12
肝硬化内脏静脉血栓形成的远期预后
高卉, 温晓玉
2018, 34(10): 2220-2220.
摘要:
<正>【据《Clin Transl Gastroenterol》2018年8月报道】题:肝硬化内脏静脉血栓形成的远期预后(作者Senzolo M等)目前对有内脏静脉血栓形成(SVT)的肝硬化患者的远期预后知之甚少,来自意大利Padua大学医院Senzolo等对SVT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旨在对这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出血风险、血栓性事件和病死率进行分析。
鲁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
周琦, 季慧范
2018, 34(10): 2226-2226.
摘要:
<正>【据《Hepatol Res》2018年7月报道】题:鲁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一项前瞻性单臂试验(作者Sumida Y等)目前没有药物治疗被批准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鲁格列净是一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已被开发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T2DM)。来自日本爱知医科大学的Sumida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臂研究,目的是评估鲁格列
大鼠肝脏选择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能消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促进肝脏再生
孙永康, 谢智钦, 唐才喜
2018, 34(10): 2256-2256.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8年7月报道】题:大鼠肝脏选择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抑制能消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促进肝脏再生(作者Wang X等)通过VEGF-sdf1信号转导从骨髓中募集肝血窦内皮祖细胞(也叫做骨髓基质细胞),促进肝脏损伤后修复及肝再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能通过蛋白水解切割VEGF抑制祖细胞的募集,但是系统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可以阻止骨髓中祖细胞的动员。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年1-4期“重点号”选题及各期执行主编
2018, 34(10): 2052-2052.
摘要:
众手耕耘得复冠,继往开来谱新篇——《临床肝胆病杂志》回归中文核心期刊
2018, 34(10): 2057-2057.
摘要:
<正>9月6日,本刊收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通知:《临床肝胆病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核心期刊。《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创刊,是我国当年唯一的肝胆病专业杂志,被业界誉为"中国肝脏病史上的里程碑",肩负着"肝病学术期刊开拓者"的历史使命,曾于1996年和2000年两度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8, 34(10): 2062-2062.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ISSN 1001-5256,CN 22-1108/R)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是我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本刊为"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暨"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瑞士《健康网络首创研究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9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8, 34(10): 2123-2123.
摘要:
<正>《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于1992年创办,系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总编辑为孟悛非教授,常务总编辑为杨建勇教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收录期刊。杂志为双月刊,每期88页,大16开本,铜版纸印刷,印刷精良,图片清晰。国内定价18元,全年定价108元。刊号:ISSN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8, 34(10): 2152-2152.
摘要:
<正>《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由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由著名感染性疾病诊治及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张婴元教授主编。本刊为全国一级学术刊物,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7708,国内统一标准刊号CN31-1965/R。本刊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抗感染治疗水平。刊登稿件内容为:(1)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研究: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2)抗感染新药临床评价;(3)细菌
《临床肝胆病杂志》“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栏目欢迎投稿
2018, 34(10): 2236-2236.
摘要:
<正>为介绍国外肝胆胰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我刊开设了"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栏目,免费刊发国外医学期刊中肝胆胰研究领域相关文章摘译,欢迎广大同仁踊跃投稿。撰稿要求:1.高影响因子(IF≥10)期刊刊发的研究性论文;2.摘译文章为在线发表时间近2个月之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