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2期
中晚期肝癌的降期转化治疗 重点号
执行主编:叶胜龙 教授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显示方式:
述评
重视中晚期肝癌的降期转化治疗
叶胜龙
2020, 36(2): 249-25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01
摘要:

外科手术治疗是肝癌获得根治和长期生存的最有效途径。目前,大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不能获得根治性手术治疗。临床实践中需高度关注并深入探讨中晚期肝癌的降期转化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疗效。根据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不同分期和具体病情,多学科团队协作,优化降期转化治疗方案,有望使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获得手术治疗,姑息性治疗转化为根治性手术切除,不能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可接受姑息性治疗,更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提高,预后改善,长期生存。

专家论坛
肝细胞癌降期转化的治疗策略
袁声贤, 周伟平
2020, 36(2): 252-2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02
摘要:

手术是肝细胞癌(HCC)最重要的根治性手段,但初诊时能获得手术切除的HCC患者不足30%。如何将不能切除转化为可根治性切除成为提高HCC生存率的重要方面,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综合运用经肝动脉插管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法让HCC实现降期,或者通过门静脉栓塞、联合肝脏隔断和门静脉结扎使残余肝体积快速增大,均可实现转化成功从而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但是,如何优化多种治疗模式,规范复杂性肝癌患者的多学科诊疗路径,提高手术切除的效率和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肝细胞癌放疗降期——从姑息走向根治
曾昭冲, 孙建国, 郎锦义
2020, 36(2): 258-2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03
摘要:

肿瘤分期是为了指导按分期治疗,某一期别的治疗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尽可能朝有利疾病控制的方向转化。肝癌治疗进程需要随访和再分期,目的是为患者创造更好的治疗方案,特别是根治机会。局限肝内的大肝癌不能手术切除,经过介入栓塞化疗结合放疗,肿瘤缩小降期,部分转化为可手术切除,从不可治愈转化为可治愈。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经过新辅助放疗,癌栓缩小后再予手术切除,生存期较未新辅助放疗者显著延长。大肝癌经过综合治疗后降期为小肝癌,转化为立体定向放疗或射频消融,也可从姑息走向根治。肝癌放疗降期的临床报道渐多,循证级别逐渐提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降期治疗
程树群, 卫旭彪
2020, 36(2): 263-26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04
摘要: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发生率高,病情进展快,现有治疗方法有限且效果不佳。虽然国外指南推荐索拉非尼为唯一治疗手段,但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尤其是伴癌栓侵犯至门静脉一级或二级分支的患者(程氏分型Ⅰ/Ⅱ型),通过手术切除可以取得比其他非手术疗法更好的效果。然而临床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病灶范围较广无法根治性切除,或者由于癌栓侵犯到门静脉主干(程氏Ⅲ型),术后癌栓残留可能性高,需要通过降期切除的方法改善预后。研究发现通过新辅助三维适形放疗、经肝动脉钇-90微球放射性栓塞、肝动脉灌注化疗等姑息性治疗方法,部分患者(5. 7%~26. 5%)可出现门静脉癌栓消退乃至消失、肿瘤体积缩小、卫星灶消失等现象,从而使病灶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进一步提高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降期切除率至关重要。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降期转化治疗
袁响林
2020, 36(2): 267-2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05
摘要:

中国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因此,如何将中晚期肝癌降期为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是近年临床研究热点。而能否转化成功的关键前提是,通过充分的检查评估和必要的多学科诊疗讨论筛选出适合转化的人群或可能转化成功的人群。分别介绍了因肺转移、门静脉癌栓、巨块型肿瘤播散或多发肿瘤的肝癌,肝功能失代偿的肝癌,已发生肝癌播散转移且ECOG体质评分> 2的肝癌以及HBV高载量肝癌的转化策略与转化后的抗肿瘤治疗策略,对临床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降期转化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介入治疗在中晩期肝癌降期中的作用
陆建, 朱海东, 滕皋军, 王志
2020, 36(2): 272-27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06
摘要:

介入治疗已成为中晚期肝癌姑息治疗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在肝癌降期领域,介入治疗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局部介入治疗可使中晚期肝癌的瘤灶体积减小、数量减小使之符合肝癌移植或者切除术标准。介入降期技术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药物缓释微球、经动脉放射性栓塞治疗以及各种消融治疗技术(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酒精消融)等。最佳的介入降期策略仍未达成共识,但是通过开展高级别循证医学研究,对不同方法的最佳可获益人群进行筛选,评估不同介入降期策略对后续肝移植手术在手术难度、安全性、术后疗效等方面的影响,有望提升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肝癌降期的效果。

指南与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2020, 36(2): 277-29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07
摘要:
《2019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职业性肝病》摘译
李帆, 王帅
2020, 36(2): 293-29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08
摘要:

<正>1概述许多化学物质(包括化学试剂、杀虫剂、金属等)均与职业性肝病(occupational liver disease,OLD)有关,工作场所的暴露几乎涉及所有急、慢性肝病,但OLD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相关数据目前仍非常有限。OLD可缘于偶发事件或低剂量长期暴露,前者虽易于识别但发病率低,而后者虽相对常见,但因其发病隐匿、无明显症状及常见临床指标多正常,同时存在较多的混杂因素而易被忽略。此外,特异的毒性检测往往难以实现,组织学检查可能无法揭示病因,而体内化学物质的剂量通常也并非决定性因素。综上,OLD的诊断颇具挑战性,它是一种排除性诊断,需要进行跨学科思维。本指南中对于肝损伤的分类部分参考了药物性肝损伤分类方法,即严重程度分级诊断。同时,本指南也提出了化学物品肝损伤的预防标准。

学术争鸣
实事求是是科学工作者的美德——兼复赵英仁、陈耀龙教授的回复
李彤, 崔富强, 周乙华, 向宽辉, 庄辉
2020, 36(2): 299-30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09
摘要:

<正>2019年7月,《中华传染病杂志》第37卷第7期发表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1](以下简称《指南》)。近期,周乙华等发表了"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商榷"[2]一文(以下简称《商榷》)。同期,《指南》主要作者发表了"对《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商榷》一文的回复"[3](以下简称《回复》)。作为读者和作者,我们非常感谢学术期刊能提供这种公开、公正讨论学术问题的平台和机会,也非常感谢《指南》的作者及时回复读者的关切。我们从本次学术讨论和交流中获益匪浅,也更加意识到对待学术问题应该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对广大读者、作者、医务工作者和患者负责。

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育龄妇女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推荐意见的评价
咸建春, 周乙华
2020, 36(2): 301-30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10
摘要:

<正>最近,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发表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1](以下简称《指南》),以减少HBV的母婴传播。《指南》发表后,相关杂志刊登了学术讨论文章[2-3],营造了学术争鸣环境,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学术水平。笔者就服用替诺福韦酯(TDF)、替比夫定(Ld T)等抗病毒药物或使用干扰素期间意外妊娠等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观点。1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如何合理选择口服抗病毒药物

再谈《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证据,证据,还是证据
丁洋, 窦晓光
2020, 36(2): 303-3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11
摘要:

<正>HBV母婴传播是导致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阻断HBV母婴传播,实现HBV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HBV"零感染"的目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国际和我国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都重点讨论这个问题,也发表了相关共识。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GRADE中国中心制定的《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1](以下简称《指南》)已在中华传染病杂志发表。《指南》的发布将对推动我国HBV母婴传播防治起到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同时指南中的一些观点和推荐意见引起了业内专家的广泛讨论和争议。一方面说明HBV母婴传播仍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也迫使我们对相关问题进行重新思考,目前的证据是否已经足以支持我们发表指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供足够的证据。本文将就《指南》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笔者的意见和评论。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是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关键——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的管见
崔富强
2020, 36(2): 305-30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12
摘要:

<正>乙型肝炎(乙肝)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防控成就[1]。由于我国既往感染HBV者众多,新发感染仍不断产生,因此,从源头上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发生,以及对既往感染者实施规范的诊疗,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预防HBV母婴传播也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对《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几点商榷意见
王德扬
2020, 36(2): 307-3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13
摘要:

<正>笔者从1957年始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先后在疾控机构、传染病专科医院、多家综合医院,以及社区等基层医疗单位执业。传染病防治不同于其他临床专业,涉及诸多公共卫生问题。所以要特别关注这一领域中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重要进展和信息,包括与传染病相关的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法规(国务院制定)、规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和常规(中华医学会等全国性学术组织制定)。指南是后者最常见的形式,必须认真学习,并以指南为准则,规范进行医疗预防工作,才能更有效保护人民健康。正因为这样,作者对每一部与本专业相关指南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付诸实施。

谈谈我对发布指南的看法
胡耀仁
2020, 36(2): 308-30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14
摘要:

<正>2013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发布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近期,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又推出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随后没过几天又发现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终版见刊。前二个指南因时间上显著不同,存在差异毫无异议,但后二个指南在母婴传播阻断策略上的建议不一致,且同由感染病分会参与,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似不太能理解和接受。

论著_病毒性肝炎
贵州地区HC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征
王梅, 杨兴林, 张流, 王军, 王艺
2020, 36(2): 309-3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15
摘要:

目的探讨贵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特征,为HCV感染的防控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8年10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1211例HCV 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采用PCR直接测序法,与GenBank中已知的HCV序列进行对比,获得HCV基因型及亚型,并分析其分布与性别、年龄、民族、地区、感染途径等因素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11例HCV感染者共检出4种基因型和11种基因亚型,其中以1b型(26. 84%)、3b型(27. 17%)和6a型(24. 28%)为主。不同HCV基因型在男女感染者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 428,P=0. 009),其中男性以3b型为主(29. 34%),女性以1b型为主(32. 21%)。不同HCV基因型分布在各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 439,P <0. 001),≤18岁组与≥60岁组以1b型为主(分别为66. 67%、58. 93%),而19~39岁组以3b型(28. 93%)、6型(29. 29%)为主,40~59岁组以1b型(29...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下降趋势与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关系
孔媛媛, 孙亚朦, 周家玲, 吴晓宁, 马红, 欧晓娟, 贾继东, 尤红
2020, 36(2): 314-31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16
摘要:

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变化趋势与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基于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随访队列(2013年7月-2015年9月),检测基线和治疗中每半年HBV DNA水平、肝功能、肝脏硬度值。根据更为严格的标准将治疗前后Ishak评分变化分为3组:确定逆转组,Ishak评分下降≥2;不确定组,Ishak评分下降0~1;进展组,Ishak评分升高> 1。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分段线性混合模型拟合不同肝纤维化逆转结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下降趋势,斜率的显著性及不同组间斜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纳入2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1. 5年后,18例患者(7. 5%)达到肝纤维化组织学确定逆转、196例(82. 0%)为不确定、25例(10. 5%)为进展。开始抗病毒治疗半年内肝脏硬度值下降率:确定逆转组为-36. 3%[95%可信区间(95%CI):-52. 8%~-19. 7%],不确定组为-23. 7%(95%CI:-29. 7%~-17. 8%),进展组为-12. 6%(95%CI:-31. 0%~5. 9%)。在...

基于肝窦毛细血管化探讨抗纤软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许杰, 刘艳, 楼汪洲洋, 徐俊, 戚露, 程良斌
2020, 36(2): 319-32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17
摘要:

目的基于肝窦毛细血管化探讨抗纤软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6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抗纤软肝方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抗纤软肝方组生药40 g/kg大鼠体质量灌胃,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给大鼠灌胃。将抗纤软肝方制备成含药血清与对照血清分别处理原代肝窦内皮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标志物分化抗原簇31(CD3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胞中CD31、vWF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扫描电镜检测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的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抗纤软肝方对肝窦内皮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影响。对照组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狭小,结构将近闭塞,数量较少;抗纤软肝方组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结构清晰,窗孔增多增大,明显可见。免疫细胞化学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抗纤软肝方组CD31和vW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CD31:0. 069±0. 015 vs 0. 115±0. 011,t=4. 257,P <0. 05;vWF:0. 092±0. 009 vs 0. 132±0. 014,t=4. 274,P <0. 05)。Wes...

不同Child-Pugh分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代谢、胰岛素分泌情况及其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刘丽, 江颖仪, 刘景
2020, 36(2): 324-3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18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情况及与炎症反应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CHB合并肝硬化患者147例,另纳入同期65例体检正常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12 h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收缩压、舒张压、HBV DNA载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ALT、AST、TNFα、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功能。记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胰岛素及C肽水平,并计算患者此时的NLR。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和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 CHB合并肝硬化患者的TNFα、IL-6、NLR、胰岛素水平、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胰岛素分泌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 05);根据Child-Pugh分级将147...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临床分析
赵娟, 惠威, 窦爱华, 魏琳琳, 刘梅, 董桂芳, 徐斌
2020, 36(2): 329-33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19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临床指标的特点。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1次低血糖的25例为试验组,未发生低血糖的2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hild-Pugh分级进行评估,并分析低血糖发生的时间段及可能原因。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6. 10(3. 45~8. 96) mmol/L vs 8. 12(6. 18±12. 59) mmol/L,Z=-2. 687,P=0. 007],ChE明显低于对照组[3009. 00(1788. 50~4493. 50) U/L vs 4936. 00(4051. 00~6740. 50) U/L,Z=-3. 095,P=0. 002],Alb明显低于对照组[(32. 02±7. 07) g/L vs (35. 89±5. 49) g/L,t=2. 161,P=0. 036],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

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前后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李强, 朱清亮, 张海龙, 邓明明, 胡庆, 王紫洁
2020, 36(2): 333-33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20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前后肠道菌群的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TIPS的肝硬化患者18例,术前采集粪便18例,术后1个月采集粪便6例,术后3个月采集粪便9例,同时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肝功能和凝血检验结果。对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生物信息分析流程使用QIIME2推荐的DADA2方法,以生成的扩增特征序列(OTU)为单位研究肠道菌群,采用多重假设检验LEfSe、SPSS(Alpha分析)、PERMANOVA(Beta分析)、Pheatmap方法分析肠道菌群。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不同采集时间点的指标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结果TIPS术前与术后3个时期肝功能指标对比中,TBil和总胆汁酸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 201、39. 482,P值分别为0. 001、<0. 001)。术后1个月粪便样本较术前相比存在Beta多样性变化(F=2. 603,P=0.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分流道失功再通肝硬化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张晓丰, 张玮, 于之源, 诸葛宇征
2020, 36(2): 338-34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21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分流道失功行再通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TIPS术,且术后因分流道失功行再通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初次TIPS和再通术中、术前及术后资料;支架参数、门静脉压力梯度、门静脉穿刺部位、实验室指标等。Kaplan-Meier曲线评估再通后患者的累积分流道失功率和生存率,2组间累积通畅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再通患者术后发生分流道再失功和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69例患者再通术后28例(40. 6%)发生再失功,15例(21. 7%)死亡。再失功中位时间11. 3个月。患者1、2、3、5年再失功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9. 8%、41. 6%、48. 0%、52. 7%,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 9%、94. 8%、83. 0%和62. 6%。单纯行支架内球囊扩张术患者与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累积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494,P=0. 009)。初次TIPS前肝功能CTP分级、初次手术支...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急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姚运海, 罗艳, 朱京乐, 甘建和, 赵卫峰
2020, 36(2): 343-34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22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结果分析了解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急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肝性脑病(H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因失代偿期肝硬化伴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内镜或者药物治疗失败,72 h内行覆膜支架TIPS治疗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发生HE情况分为HE组(n=36)和非HE组(n=57)。收集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合并症,血生化指标包括WBC、PLT、红细胞比积、TBil、AST、Alb、血清肌酐、PT等,根据实测值分别计算每位患者MELD评分,记录TIPS支架植入前测得的肝静脉锲压与游离压,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为两者的差值。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TIPS术后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术后HE发病率为38. 710%,两组间术前MELD评分[(13. 000±3. 189)分vs(11. 684±2. 068)分,t=2. 068,P=0. 043]、HVPG[(...

论著_肝脏肿瘤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影响
崔皓哲, 赵利, 孙苗苗, 康建忠, 王万超, 刘四清, 曹立瀛
2020, 36(2): 348-35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23
摘要:

目的探究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中国北方地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无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7年6月95 055例参加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的体检资料,并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情况进行随访。根据心血管健康评分(CHS)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第一分位组(CHS≤7分) 27 143例,第二分位组(7分<CHS≤9分) 35 488例,第三分位组(9分<CHS≤14分) 32 424例,计算各组的肝癌人年发病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寿命表法计算各分组原发性肝癌的累积发病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累积发病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影响。结果 3组年龄、男性比例、BMI、总胆固醇、空腹血糖、ALT、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饮酒、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脂肪肝、癌症家族史、理想吸烟、理想体育锻炼、理想BMI、理想血压、理想总胆固醇、理想血糖、理想饮食比例组...

CD90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
朱彤, 饶井芬, 刘承一, 肇爽, 张力
2020, 36(2): 354-35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24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CD90在人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6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标本49例及其癌旁正常组织49例,另选取4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标本CD90表达情况,并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CD90表达与临床指标、生存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3组间比较及进一步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CD90中强度阳性表达率为65. 31%,癌旁正常组织CD90中强度阳性表达率为30. 61%,正常肝组织CD90中强度阳性表达率为0,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CD90蛋白中强度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与正常肝组织(P值均<0. 05)。CD90蛋白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TNM分期及肝门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12. 837、17. 824,P值均<0. 001)。CD90蛋白阴性/弱阳性表达患...

射频消融术和微创切除术治疗小肝细胞癌短期及长期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汤金全, 何攀, 苏松, 罗斌, 方程, 李波, 夏先明, 李玉伟
2020, 36(2): 358-36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25
摘要: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RA)和微创切除术(MIH)治疗小肝细胞癌(SHCC)的短期和长期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库比较RA与MIH治疗SHCC效果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8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学评价后,采用Revman 5. 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7篇研究,包括737例患者,其中RA组393例,MIH组344例。与MIH组相比,RA组的手术时间[均值(MD)=-206. 57,95%可信区间(95%CI):-387. 28~-25. 86,P=0. 03]、住院时间(MD=-4. 02,95%CI:-4. 94~-3. 10,P <0. 01)较短,而且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值比(OR)=0. 31,95%CI:0. 20~0. 47,P <0. 01]更低。MIH组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OR=0. 55,95%CI:0. 36~0. 84,P <0. 01)、术后1年(OR=0. 63,95%CI...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的Meta分析
孙冬雪, 杨柱, 龙奉玺, 魏显鳗, 唐东昕
2020, 36(2): 363-36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26
摘要:

目的对康莱特注射液(KLT)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自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10月的文献,筛选有关KLT与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试验组为KLT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为单独应用TACE治疗。对纳入的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判断;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价结局指标;采用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结果纳入1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13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58例,对照组573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显著提高瘤体治疗有效率(OR=2. 85,95%CI:2. 17~3. 76,P <0. 001),提升疾病控制率(OR=2. 58,95%CI:1. 57~4. 24,P <0. 001),提高生存质量卡氏评分(OR=3. 54,95%CI:2. 48~5. 06,P <0. 001),显...

长春地区成人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参考区间适用性验证
朱学彤, 王凯瑾, 周琪, 许建成
2020, 36(2): 369-3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27
摘要:

目的验证卫生行业标准WS/T 645. 2-2018中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参考区间是否适用于长春地区。方法按照WS/T 645. 2-2018参考区间验证方法,入组2016年1月-2019年4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0~79岁健康体检者5420例,根据年龄和性别划分为12个亚组,验证各组落入参考区间的检测值是否> 90%,分析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随年龄及性别变化趋势。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血清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各亚组测量值90%以上落在参考区间内,通过参考区间验证。血清甲胎蛋白在30~39岁存在性别差异(Z=-4. 51,P <0. 05),血清癌胚抗原在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均存在性别差异(Z值分别为-13. 45、-18. 15、-17. 34、-10. 82、-3. 65,P值均<0. 05);血清甲胎蛋白在女性20~69岁随年龄缓慢上升,70~79岁男性及女性均随年龄下降;血清癌胚抗原在女性20~79岁、男性20~79岁随年龄上升,且男性检测值高于女性。结论国家卫...

人蛋白酶体β亚基4型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陆谦, 朱李, 程欣, 黄华, 陈钟
2020, 36(2): 372-37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28
摘要:

目的探讨人蛋白酶体β亚基4型(PSMB4)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SMB4蛋白的表达情况。另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留存的105例肝癌组织和25例正常肝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进一步检测PSMB4的表达情况。根据PSMB4免疫组化结果差异将105例肝癌患者分为PSMB4高表达组(n=57)和PSMB4低表达组(n=48)。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PSMB4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2组间HBV感染、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 482、8. 219、14. 964、6. 587,P值均<0. 05)。105例肝癌患者中57例(54. 29%)为PSMB4高表...

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与microRNA-30b关系初探
周辉芳, 隗和儒, 马士朝, 张超群, 王君平, 杨新英, 谢英, 孙殿兴
2020, 36(2): 377-3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29
摘要:

目的构建pCTHRC1-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初步探讨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基因(CTHRC1)与microRNA(简写为miR)-30b的关系。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合成含有CTHRC1 CDS+3’UTR区的序列,并克隆至p 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得到p CTHRC1-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采用NheⅠ/XhoⅠ双酶切电泳和测序法进行鉴定;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uh7及HepG2细胞评价转染效率;将miR-30b mimic、control、pCTHRC1-IRES2-EGFP质粒和pIRES2-EGFP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中,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48 h后CTHRC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miR-30b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CTHRC1基因与miR-30b的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采用NheⅠ/XhoⅠ双酶切pCTHRC1-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得到5300 bp和1100 bp两条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结果也显示序列与GeneBank公布序列完全一致,表明p CT...

敲除NOR1基因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游焜, 王大军, 王亮, 王建国
2020, 36(2): 381-38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30
摘要:

目的探究敲除NOR1基因后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存活率及器官损伤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BALB/C裸鼠30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n=10)、Scramble组(n=10)、siNOR1组(n=10),构建阴性对照质粒(Scramble)和siNOR1质粒转染至HepG2细胞并接种至裸鼠构建移植瘤裸鼠模型。连续30 d每5 d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体积;检测移植瘤重量;免疫组化检测Ki-67、Caspase-3、Notch、NOR1表达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Notch1、NICD、Hes1、Hey1蛋白表达量情况,HE染色观察肝、肾、肺、脑病理损伤程度。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法。结果从建模第20天开始,与Control组相比,siNOR1组第20、25、30天移植瘤体积显著减小[(418. 71±78. 24) mm3vs (149. 6. 16±60. 05) mm3、(864. 22±125. 66) mm3vs (23...

论著_其他肝病
陕西地区肝衰竭病因构成及变迁特点分析
闫涛涛, 李娟, 付珊, 张柔, 任丹凤, 朱丽, 刘锦锋, 何英利, 赵英仁, 张欣欣
2020, 36(2): 387-39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31
摘要: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肝衰竭的病因构成及变迁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来自陕西省的97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肝衰竭临床类型,分为急性肝衰竭(ALF)(n=115)、亚急性肝衰竭(SALF)(n=165)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n=695) 3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LF的首要病因为药物(25. 22%,29/115),其次为HBV感染(21. 74%,25/115); SALF的首要病因为HBV感染(35. 15%,58/165),其次为药物(27. 27%,45/165); ACLF的首要病因为HBV感染(87. 19%,606/695),其次为酒精(3. 45%,24/695)。HBV感染、酒精性及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年龄分布区间主要以20~60岁(595/689)、30~40岁(22/32)及30~70岁(67/89)为主。近5年HBV感染相关的肝衰竭比例较前5年显著下降(61. 52%vs81. 33%,χ...

长链非编码RNA EXOC7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丽云, 邓家琦, 张双, 邓华江, 李晓红
2020, 36(2): 391-39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32
摘要: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及肝穿刺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EXOC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肝穿刺并经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为NAFLD的患者120例,其中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 4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7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0例无脂肪变性和脂肪性肝炎的其他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lncRNA EXOC7在肝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ncRNA EXOC7表达与临床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分析lncRNA EXOC7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L和NASH患者的组织及血清中lncRNA EXOC7表达显著增高(P值均<0. 05),且其表达水平随着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的加重而提升(F=19. 96,P <0. 05)。相...

论著_胰腺疾病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对比观察
马敏, 周中银
2020, 36(2): 395-39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33
摘要: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急性胰腺炎(PEP)与高淀粉酶血症(PEH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病情进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住院行ERCP的患者1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预防性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塞肛。术后发生PEHA组77例,PEP组4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前ALP(Z=-2. 518,P=0. 012)、GGT(Z=-2. 313,P=0. 021)、TBil(Z=-2. 978,P=0. 003)、DBil(Z=-3. 069,P=0. 002)水平及术中是否行导丝进入胰管检查(χ2=4. 176,P=0. 041)在两组之间差异显著。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丝进入胰管次数≥3次[优势比(OR)=2. 469,95%可信区间(95%C...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陈飞帆, 陈聪颖, 张雅婧, 张艺译, 黄银实, 徐敏
2020, 36(2): 399-40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34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9年4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确诊为PNET的5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log-rank进行组间差异检验。结果 54例PNET患者中,男19例(35. 2%),女35例(64. 8%);无功能性PNET 47例(87. 0%),功能性PNET 7例(13. 0%); TNMⅠ、Ⅱ、Ⅲ、Ⅳ期分别有17例(31. 5%)、26例(48. 1%)、9例(16. 7%)、2例(3. 7%);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分级G1、G2、G3期分别有24例(46. 2%)、22例(42. 3%)、6例(11. 5%)。CT(χ2=8. 250,P=0. 010)和MRI(χ2=6. 048,P=0. 031)检查评估结果示肿瘤边界不清的患者术后复发和病死率更高。患者总生存期为1~86个月,5年生存率为9...

短篇论著
65岁及以上老年肝脏肿瘤患者个体化射频消融治疗经验总结
江华, 王悦华, 刘家峰, 刘东斌, 郑亚民
2020, 36(2): 404-40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35
摘要: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65岁以上老年肝脏肿瘤患者亦逐渐增多,此类疾病的治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总体状况。在某些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中,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及肝移植并不适合[1],射频治疗为这些不适合立即行肝脏根治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治疗方法,并于2009年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肝癌治疗指南列为肿瘤根治性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疗效确切、局部创伤小等优点。然而,目前关于射频治疗作为开腹手术的有效替代方法的经验仍然不十分充分,仍有严重并发症报道。本研究总结了近13年来本院老年肝脏肿瘤患者进行射频治疗的经验。

病例报告
肝肉瘤样癌伴类白血病反应1例报告
储玉山, 朱小庆, 张玉宇, 赵辉
2020, 36(2): 406-40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36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部疼痛3 d"于2017年10月7日入本院。既往史:糖尿病病史5年,口服二甲双胍,控制情况不详。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吸烟饮酒嗜好,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腹部平软,上腹部有压痛伴肌卫,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8. 3×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91. 2%,中性粒细胞计数25. 81×109/L,血红蛋白93 g/L,血小板计数163. 0×109/L。肝功能检查:AST 205 U/L,ALT 76 U/L,TBil 40. 0μmol/L,DBil29. 1μmol/L,Alb 24. 7 g/L。AFP 3. 59 ng/ml。

以发热、肝损伤伴重度血小板减少为表现的布鲁氏杆菌病1例报告
夏彬凤, 蔡艳俊, 杜忠华, 齐月, 李婉玉
2020, 36(2): 409-4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37
摘要:

<正>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累及多个器官,患者表现为发热、肝损伤、血象改变等,临床表现多样,因此首诊可就诊于不同科室,易误诊和漏诊。布鲁氏杆菌病患者其血常规白细胞半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增,可出现轻或重度贫血,而血小板的特点尚缺乏系统分析。有多个病例报道布鲁氏杆菌病存在血小板减少,但综合国内外相关报道,以肝损伤就诊,血小板严重降低且无出血表现,临床相对少见。

以肝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
罗利婷, 张霞, 马鹤铭, 任天棋, 曹鹤, 牛俊奇
2020, 36(2): 412-41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38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发热2月余,尿黄1月、目黄半月,腹胀、双下肢水肿5 d"于2013年7月8日入本院。既往:否认肝炎病史,无烟酒嗜好。入院查体:体温36. 5℃,皮肤、巩膜重度黄染,颜面部中度水肿,未见肝掌、蜘蛛痣。腹轻度膨隆,正中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脾肋下3 cm,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中度水肿。入院后患者发热2次,最高体温达38. 5℃。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 68×109/L,中性粒细胞6. 68×109/L,血红蛋白115 g/L,血小板31×109/L。

综述
粪菌移植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杨玉平, 庄康敏, 李金莹, 黄卫
2020, 36(2): 414-41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39
摘要:

HBeAg血清学转换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基于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等一线抗病毒药物的治疗,HBeAg血浆清除率和(或)血清学转换率较低,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案。最新的研究表明,粪菌移植(FMT)能诱导长期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体内HBeAg的清除。对FMT诱导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清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FMT有望成为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方案的新选择。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张春雨, 刘作金
2020, 36(2): 417-4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40
摘要:

肝硬化可以导致门静脉压力病理性持续升高,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以及继发循环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门静脉高压症以综合治疗为主,其中外科治疗主要是控制并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介入治疗和肝移植已逐渐成为手术干预的一种常规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断流术和分流术仍是目前的主流术式。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每一种手术策略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综合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特点,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将是未来的趋势。

18F-FDG PET/CT纳入肝细胞癌肝移植标准的趋势与价值
蒲朝煜, 王剑杰, 周里, 陈虹
2020, 36(2): 421-42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41
摘要:

肝移植是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方法,为降低HCC肝移植术后可能出现较高肿瘤复发率,有学者率先提出著名的Milan标准。但该标准过于严格,部分患者因其肿瘤病变较大或多个结节,虽其生物行为相对"温良",也被排除在等待肝移植名单之外,随之世界各地出现了众多的"扩大Milan版标准"。HCC组织病理学的微血管侵犯(MVI)、肿瘤组织低分化与HCC肝移植术后较高复发率有显著相关性。复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在HCC肝移植方面的应用文献,发现18F-FDG在HCC病变部位不同的摄取程度,反映了肿瘤组织生物学行为特征即侵袭性的差异;18F-FDG高摄取与HCC病变的MVI、低分化呈正相关;18F-FDG还能敏感、准确地发现HCC肝外转移灶。认为术前18F-FDG PET/CT结果对HCC肝移植预后评估有巨大价值,将其结果纳入HCC肝移植标准是趋势所归,也有望统一"扩大Milan版标准"。建议新的肝移植标准可定义为,原则上遵循Milan标准;...

氧化应激与自噬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王雨露, 许笑阳, 俞晓菡, 平键, 赵长青
2020, 36(2): 426-42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42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肝脏的原发恶性肿瘤,其发生过程十分复杂,氧化应激学说是其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众多重要学说之一。自噬是细胞清除胞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受损细胞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自噬在肝纤维化和HCC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氧化应激有密切关系。结合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分别从自噬与HCC的关系、氧化应激与HCC的关系来分析二者在HCC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指出自噬在HCC发病进程中调控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若能够激活或阻断自噬调控氧化应激的某个关键通路,或可为H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循环游离DNA在肝癌和肝相关性寄生虫病中的应用进展
后亚军, 张灵强, 樊海宁
2020, 36(2): 430-43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43
摘要:

液体活检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检测方法,也是指导精准医疗应用的主要分子检测方法。液体活检主要包括:循环游离DNA(cf-DNA)、循环肿瘤细胞(CTC)、外泌体(exosomes)等,尤其是cf-DNA正在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分子检测工具,特别是在肝癌的早期检测、诊断方面,以及最近在寄生虫感染累及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综述了cf-DNA在肝癌和肝相关性寄生虫病中的临床应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及进展的危险因素
姚诚子, 冯巩, 宇文思, 杜欢, 弥曼
2020, 36(2): 433-4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44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成为我国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NAFLD可由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及NAFLD相关性心血管事件、死亡等重大疾病。现对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相关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重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讨NAFLD发生发展的机制,降低NAFLD的患病率,减缓NAFLD的进展程度,降低相关疾病的病死率。

不同饮食及运动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影响
汪涛, 蒋元烨, 王学伟, 曹勤, 季光
2020, 36(2): 437-4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45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攀升,目前已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是目前公认的治疗NAFLD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管理NAFLD患者的基石,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不同国家、地区、学会对NAFLD患者制定的饮食及运动方案不尽相同。对近年来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文献所报道的干预NAFLD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方案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指导NAFLD患者制订合理的饮食及运动策略提供依据。

贝特类药物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研究现状
卫晶, 武希润
2020, 36(2): 442-4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46
摘要:

目前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和奥贝胆酸。对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不能耐受奥贝胆酸瘙痒副作用的患者亟需新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大量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认为贝特类药物对PBC疗效显著。就贝特类药物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机制进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黄志琴, 黄会芳
2020, 36(2): 446-45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47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内中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免疫调节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参与其发病。现将近年来研究发现的与PBC有关的一些促炎细胞因子IL-12、IL-17、IL-9、IL-8、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PBC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加深对PBC发病机制的认识,进而寻求新的治疗方法。

巨噬细胞程序性坏死在肝脏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周思敏, 郭丽萍, 张君, 周璐, 王邦茂
2020, 36(2): 451-45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48
摘要:

肝脏巨噬细胞持续接受抗原的刺激,处于免疫耐受及免疫应答的动态平衡状态。肝脏巨噬细胞对肝外抗原的免疫应答与肝脏的免疫稳态密切相关,程序性坏死通路是调控其功能和存亡的关键通路。回顾了程序性坏死通路与凋亡通路的关系,具体阐述了IKK复合物的活性在程序性坏死和凋亡通路交互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程序性坏死在肝脏巨噬细胞对肝外抗原的应答中的作用仍然有待阐明。

沉默调节蛋白4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谢黎, 张宁萍, 吴健
2020, 36(2): 456-45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49
摘要:

沉默调节蛋白(SIRT)家族是一类高度保守、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NAD+)的去乙酰化酶类,包括7个家族成员(SIRT 1~7)。定位于线粒体的SIRT-4具有去乙酰基酶、ADP-核糖转移酶、依赖NAD+蛋白脂酰胺酶和脱酰酶活性,参与线粒体蛋白翻译后修饰,调节体内多个代谢过程。由于代谢功能障碍与肝脏疾病息息相关,近些年,SIRT-4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日益受到关注。阐述了SIRT-4在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以及肝细胞癌等疾病中的作用,为这些肝脏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免疫调控作用
王闪闪, 张庆山, 赵素贤, 孔令波, 纪雷, 孔丽
2020, 36(2): 460-46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50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可负性调控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系统,并通过影响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总结目前TIPE2参与不同肝病发病机制的现有研究,认为TIPE2可能成为治疗不同肝脏疾病的一个新靶点。

内质网应激的信号通路及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
李姚, 王志鑫, 温浩, 王海久, 才让东智, 于文昊, 张丽, 樊海宁
2020, 36(2): 464-46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51
摘要:

内质网应激(ERS)表现为内质网腔内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聚集以及钙离子平衡紊乱,可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内质网超负荷反应和固醇调节级联反应等信号通路,既能引发糖调节蛋白GRP78、GRP94等内质网分子伴侣表达而产生保护效应,亦能诱导细胞凋亡。目前,关于ERS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尚无系统性认识。综述了ERS相关信号通路的新进展及与其相关的部分肝脏疾病新进展,并对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干预ERS信号通路有望为未来肝脏疾病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致Oddi括约肌功能损伤的研究现状
王军民, 任威瑞, 孟霞, 赵丽伟, 江涛
2020, 36(2): 468-4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52
摘要:

Oddi括约肌结构精巧,其功能的完整性对于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及细菌等逆行感染,维护肝胆胰内外部生理环境的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破坏了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其造成的负效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概述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致Oddi括约肌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认为临床医师需正确认识和重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致Oddi括约肌功能的损伤,从多角度综合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理化诊疗方案。

肝门胆管癌不同临床分期及分型对手术根治性切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辛奇, 于小源, 刘兴凯, 张平
2020, 36(2): 472-4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53
摘要:

肝门胆管癌(HCCA)是一种胆管黏膜上皮癌,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其起病隐匿,当出现黄疸时大多已进入晚期,被公认为外科领域的治疗难题。根治性切除是治疗HCCA的最佳方法,是影响肿瘤复发率和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因此,术前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是治疗HCCA的重要一步。目前,HCCA的分型和分期方法主要有8种:Bismuth-Corlette分型、改良T分期、TNM分期、JSBS分期、Gazzaniga分期、国际胆管癌协会分期系统、梅奥分期、Blechacz分期。在临床实践中,不同分期和分型均存有各自的优缺点。主要对HCCA的分期和分型方法作一系统综述,重点评述各分期和分型在术前评估根治性切除和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的研究现状
王士东, 王小玮, 刘国红, 田字彬, 赵清喜
2020, 36(2): 476-4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0.02.054
摘要: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IPNB)是一组少见的胆管肿瘤性疾病,有不同的分类标准,预后好于传统胆管癌。由于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认识。综述了近年来IPNB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IPNB的诊疗水平。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亚洲、欧洲及美洲人群中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特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吕婷婷, 李敏, 孔媛媛, 贾继东
2020, 36(2): 251-251.
摘要:
<正>【据《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9年10月报道】题:亚洲、欧洲及美洲人群中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特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作者Lv T等)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多表现为慢性肝炎),好发于青少年及中老年女性,临床上以血清转氨酶和免疫球蛋白G升高、自身抗体阳性和肝组织界面肝炎为主要特征。近年若干研究显示,AIH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有所增高,但是目前基于人群的AIH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止核苷(酸)类似物后有限的持续反应
李德钊, 郭晓林
2020, 36(2): 298-298.
摘要:
<正>【据《Gut》2019年8月报道】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止核苷(酸)类似物后有限的持续反应: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多伦多停止试验)(作者Liem KS等)虽然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长期的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可达到有效的病毒学抑制,但有些患者可能不需要终身治疗。来自多伦多综合医院的Liem等通过一项随机、对照、第4阶段的临床试验评估了停止长期NAs治疗后患者的非治疗结果。接受治疗≥1年,达到病毒学抑制(在HBe Ag阳性患者中HBe Ag血清学转换联合未检测到HBV DNA≥12个月或在HBe Ag阴性患者中未检测HBV DNA≥36个月)的患者随机按2∶1比例分组,停止或继续NAs治疗72周。治疗72周后,观察HBe Ag阴性、HBV DNA <2000 IU/ml和正常ALT水平持续缓解情况。
诱导和利用肿瘤细胞弱点治疗肝癌
万敏婕, 高普均
2020, 36(2): 318-318.
摘要:
<正>【据《Nature》2019年10月报道】题:诱导和利用肿瘤细胞弱点治疗肝癌(作者Wang C等)由于缺乏针对关键靶点的药物,肝癌仍然难以治疗。广谱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对肝癌患者作用有限。诱导衰老可能代表了一种治疗癌症的策略,尤其是与另外一种可以选择性消除衰老癌细胞(衰老作用)药物联合使用时。使用针对激酶组的遗传筛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Wang等发现DNA复制激酶CDC7的药理学抑制作用选择性诱导TP53突变的肝癌细胞衰老。后续化学筛查发现抗抑郁药舍曲林能够杀伤因抑制CDC7而衰老的肝癌细胞。舍曲林抑制m TOR信号传导,针对该途径的靶向药物可以有效地促进CDC7抑制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在已经用CDC7抑制剂处理过的细胞中,m TOR信号被抑制后的反馈再激活被阻断,从而导致m TOR信号通路持续被抑制和细胞死亡。在多种肝癌小鼠模型中,联合CDC7抑制剂和m TOR抑制剂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这些数据表明,利用诱导肿瘤细胞的弱点可能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
氨在肝硬化患者中的预后作用
于鸽
2020, 36(2): 323-323.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9年9月报道】题:氨在肝硬化患者中的预后作用(作者Shalimar等)氨被认为是肝性脑病(HE)发病机制的核心,但其在肝硬化和急性失代偿期患者中的预后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氨水平与HE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器官功能障碍和短期死亡率的关系。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的Shalimar等将来自两个机构的49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前瞻性观察研究的一部分。入院时测量血氨水平,并使用慢性肝功能衰竭-器官功能衰竭评估标准用于确定器官衰竭的存在。确定患者28 d的生存率,根据患者特征分析用于确定血氨的临界值,并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
中度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水平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与肝细胞癌风险增加相关
马苓, 牛俊奇
2020, 36(2): 376-376.
摘要:

<正>【据《Gastroenterology》2019年8月报道】题:在中度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高水平的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与肝细胞癌风险增加相关(作者Tseng TC等)慢性HBV感染是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血清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 Ag)水平与HBV复制有关。来自国立台湾大学医院的Tseng等调查了HBcr Ag水平是否与HCC进展有关,特别是在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研究收集了2666例HBs Ag阳性、感染基因B或C型且没有肝硬化的成年人资料,这些患者从1985年-2000年在国立台湾大学医院进行了长期随访。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回顾性地测定HBV DNA、HBs Ag和HBcr Ag基线水平,且参与者平均随访15. 95年。主要终点为血HBcr Ag水平与HCC发生之间的关联。

增强CT可能是诊断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替代方法
李谦谦, 祁兴顺
2020, 36(2): 403-403.
摘要:
<正>【据《Gastroenterol Res Pract》2019年10月报道】题:在既往有无内镜下静脉曲张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中,增强CT可能是一种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替代方法(作者Li Q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血小板数量/脾脏直径(PSR)、增强CT可能是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替代方法。然而,在不同研究人群中,它们的诊断准确性仍有差异。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的Li等旨在评估这些替代方法在既往有无内镜下静脉曲张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中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准确性。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女性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与安慰剂比较: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刘宇维, 牛俊奇
2020, 36(2): 411-411.
摘要:
<正>【据《Lancet》2019年9月报道】题: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女性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与安慰剂比较: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作者Chappell LC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特征是产妇瘙痒和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与死产、早产和新生儿入院率增加有关。熊去氧胆酸是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但是没有充分的证据基础。
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健康女性中腹型肥胖是通过超声和瞬时弹性成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因素
邵玥明, 温晓玉
2020, 36(2): 441-441.
摘要:
<正>【据《Biomed Res Int》2019年8月报道】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健康女性中腹型肥胖是通过超声和瞬时弹性成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因素(作者Tantanavipas S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在患有PCOS的女性中,特别是在亚洲女性中,NAFLD的预测因素尚不明确。来自泰国拉马蒂博迪医学院的Tantanavipas等通过超声确定了NAFLD的相关预测因素,同时比较了超声和瞬时弹性成像对NAFLD诊断的准确性。63例年龄20~40岁的妇女参与了该横断面研究。其中包括42例PCOS患者(据鹿特丹标准诊断)和21位健康女性,有潜在肝病和饮酒量超过20 g/d的女性被排除。
替诺福韦可降低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
冯丽娜, 金清龙
2020, 36(2): 463-463.
摘要:
<正>【据《Gastroenterology》2020年1月报道】题:在中国,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相比,可降低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作者Yip TC等)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用替诺福韦治疗与恩替卡韦治疗罹患肝细胞癌(HCC)风险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来自中国香港大学消化病研究所的Yip等比较了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对中国一大群慢性HBV感染者HCC风险的影响。对2008年1月-2018年6月首次接受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成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在治疗前或治疗后6个月内患有癌症或肝移植的患者被排除在外。倾向评分加权和1∶5匹配被用来平衡两组之间的临床特征。采用精细灰色模型对死亡和肝移植的竞争风险进行调整。
肝细胞癌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挑战
张禄雪, 王立峰, 王福生
2020, 36(2): 475-475.
摘要:

<正>【据《Hepatol Int》2019年9月报道】题:肝细胞癌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挑战(作者Wang L等)大部分患者确诊肝细胞癌(HCC)时已进展至晚期,然而,现有治疗方案的疗效不尽如人意。因此晚期HCC迫切需要全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Wang等基于其中心开展的多项针对HCC的创新性免疫治疗方法,结合最新的文献,对HCC的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挑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文中指出,HCC的发生是机体免疫耐受信号的增强和(或)免疫监测的逃逸而导致,因此,理论上免疫治疗可通过恢复机体免疫力而达到治疗HCC的目的。

基质金属蛋白酶2/9介导的CD100剪切释放在介导肝内抗-HBV CD8 T淋巴细胞应答和HBV清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杨尚青, 杨东亮, 刘嘉
2020, 36(2): 480-480.
摘要:

<正>【据《J Hepatol》2019年10月报道】题:基质金属蛋白酶2/9介导的CD100剪切释放在介导肝内抗-HBV CD8 T淋巴细胞应答和HBV清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作者Yang S等)CD100在T淋巴细胞上组成性表达,并且可被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剪切从细胞膜表面释放,形成可溶性CD100(s CD100)。膜CD100 (m CD100)和s CD100在免疫细胞活化及应答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Yang等旨在通过本研究探索HBV感染过程中m CD100和s CD100的表达及其在调控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文章中插图的要求
2020, 36(2): 304-304.
摘要:

<正>1.图片轮廓鲜明,最好为原图,便于制版。2.每张图片应有相应的图序和图题。图序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连续编号,如:图1、图2等;图题应准确反映图片主题。3.图片应随文列出,文中应有对应的词语相呼应,如:(图1),图片排在此段落之后。4.图片的内容不应与文字或表格重复,如重复,可依情况删除文字、表格或图片。5.如为线条图,应有纵坐标和横坐标,每条坐标上均应列出至少3个标值,且标值间等距。图中的单位、符号等应与正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