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4期

显示方式:
述评
21世纪肝癌临床研究面临的挑战
汤钊猷
2012, 28(4): 241-242.
摘要:
<正>20世纪,建立在病理学基础上以消灭肿瘤为目标的战略,导致肝癌临床的重大进步,但距离攻克还有很大距离,为此21世纪仍面临重大挑战。1消灭肿瘤战略功不可没20世纪以消灭肿瘤为目标的疗法(手术、放化疗、局部治疗等)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进步;早诊早治又进一步大幅度提高了疗效。美国肝癌人群的统计,
专家论坛
肝癌肝移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万钧, 范上达
2012, 28(4): 243-244.
摘要:
<正>肝移植是对于肝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因为其可以根除肿瘤主体及镜下微小肿瘤病灶并提供给患者一个具备良好功能的肝脏。如今肝移植治疗小肝癌的5年成活率已经高达80%。但是由于肝移植手术仅能提供给一些本就预期预后良好的肝癌初期患者,所以只有小部分符合条件的肝癌患者能够受惠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对手、挑战和发展
刘晓欣, 刘允怡
2012, 28(4): 245-248.
摘要:
<正>1射频消融在治愈性治疗肝癌的对手和挑战肝癌治愈性治疗的主要手段,可分为以下3种:1.1局部消融这种治疗手段,主要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把针或探头放入肿瘤中的适当位置,通过注射化学药物或释放能量,把癌细胞杀死。局部消融的适应证为局限于肝内的肝癌。以前
原发性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高恒军, 陈敏山
2012, 28(4): 249-252.
摘要:
<正>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死亡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主要是以外科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肝癌综合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RFA治疗肝癌的原理是通过射频产生热能,使局部达到高温而杀死肿瘤细胞。相对于其他局
重视肝癌的病因和预防
杨秉辉, 张博恒
2012, 28(4): 253-255.
摘要:
<正>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每年新患肝癌749 000人,死亡664 000人,新患者中53.5%为中国人[1]。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的死亡顺位中,肝癌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肝癌的治疗近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而言,预后仍差。故重视肝癌的病因与预防,仍甚为重要。
中国肝癌发病趋势和一级预防
陈建国
2012, 28(4): 256-260.
摘要:
<正>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发病率有特别大的地理变异,约82%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欠发达)国家,特别是东亚、北亚和南亚,撒哈拉南部的非洲国家;而中亚和西亚,北欧和东欧是肝癌的低发区。全球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位居癌症发病之第6位(男性第5位,女性第7位),由于肝癌有较高的致死率,因此其死亡率位居癌症死亡之第3位(男性第2位,女性第6位)。在发展中国家,男女性肝癌的发病率分
论著_肝胆胰肿瘤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甲胎蛋白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王惠, 杨东红, 马苏美, 陈飞
2012, 28(4): 261-263+266.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对AFP阴性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接受过肝脏CEUS和CECT检查的36例甲胎蛋白(AFP)阴性的PHC患者进行分析,将两种检查方法对AFP阴性PHC的诊断阳性率、病理类型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CEUS对AFP阴性组诊断阳性率为94.4%,病理类型符合率为86.1%;CECT对AFP阴性组诊断阳性率为88.9%,病理类型符合率为88.9%,CEUS与CECT联合对AFP阴性组诊断阳性率为100%,病理类型符合率为100%。结论 CEUS、CECT及两者联合对AFP阴性PHC均具有较高的阳性诊断率和病理类型符合率。
体部伽玛刀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比较
陈云萍, 张江灵, 冯滢滢, 罗丹凤
2012, 28(4): 264-266.
摘要:
目的比较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与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方法将50例不能手术的Ⅱa或Ⅱb期HCC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和适应证分为TACE+伽玛刀治疗组(A组)25例与TACE+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B组)25例,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A组先行TACE(40%碘化油+CPDD+5-FU+EADM)治疗2~3次后,再进行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B组先行2~3次TACE治疗后,再行加速器适形放射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评价疗效,A组RR率(CR+PR)为84%(21/2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45.9%,20.44%。B组的RR率为56%(14/2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30.2%,12.6%,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ACE联合适形放射治疗相比,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HCC具有较高的近期有效率,而两种治疗的1、2、3年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抗病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辛桂杰, 庄树武, 蔡艳俊, 张大伟, 迟秀梅, 牛俊奇
2012, 28(4): 267-269.
摘要:
目的探讨抗病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病毒联合TACE治疗7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CC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单独行TACE患者81例对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肝功能Child-Pugh积分及HBV DNA定量的变化。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实验室检查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治疗1、2年后,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01),肝功能Child-Pugh积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66.67%和59.2%、36.67%(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联合TACE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CC的患者,可抑制HBV复制,保护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HBeAg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关系的临床观察
杨志勇, 杨茜, 肖贵宝, 赵贺红, 冯萍
2012, 28(4): 270-272.
摘要:
目的研究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化指标和病毒相关因素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以来住院的合并HBV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220例,分为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两组。探讨两组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水平,HBV DNA定量、肝组织学指标的差异。结果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195例,占总数的89%;HBeAg阴性原发性肝癌25例,占总数的11%;HBeAg阳性组HBVDNA定量对数均值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t=2.01,P<0.05);HBeAg阴性组肝纤维化分期为4期的比例为40%,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21%(χ2=9.5,P=0.049)。两组在AFP,肝功能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发生率高于阴性者。同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相比,HBeAg阴性肝癌患者肝组织学损害程度较重,合并肝硬化更为常见,预后更差。HBeAg阴性患者并发肝细胞癌,早期漏诊率高于阳性者。
肝细胞癌中ATP7B的表达及意义
林哲绚, 韩溟
2012, 28(4): 273-275.
摘要: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组织ATP7B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TP7B在9例正常肝组织及41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TP7B在肝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2%,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33.3%)(P<0.05)。增高的ATP7B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高中低分化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66.7%及92.3%。但其阳性表达率与TMN临床分期或肿瘤是否有血管浸润无关(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ATP7B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这对临床病理分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迎春, 刘炎芳, 朱瑞萍, 宋欣新, 李小欢
2012, 28(4): 276-278+288.
摘要: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HCC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HDAC1及MMP-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HDAC1及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P<0.05);HDAC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AFP浓度、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无关联(P>0.05),与肿瘤TNM分期相关联(P<0.05);MMP-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AFP浓度、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联(P>0.05),与脉管癌栓、肿瘤TNM分期相关联(P<0.05,P<0.01);HCC组织中,HDAC1及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HDAC1及MMP-2在HCC患者肝组织中表达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二者的高表达提示HCC已属晚期。
论著_脂肪性肝病
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意义
郭银燕, 李鹏
2012, 28(4): 279-280+301.
摘要: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NAFLD肝患者62例,正常对照6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空腹血清RBP4,同时检测其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酯蛋白(LDL-C)、血清胰岛素(FINS)、HOMA-IR、ALT、AST和RBP4显著增高(P<0.01),而且NAFLD患者治疗后血清RBP4水平显著降低。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FBG、TC、TG、FINS、HOMA-IR呈正相关。结论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RBP4可能参与其发病,在其早期诊断和评判肝脏损害程度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临床检测指标的关系
毛小荣, 岳伟, 朱骏, 张海云, 薛苗
2012, 28(4): 281-284.
摘要: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肝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及其与临床检测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HBV DNA复制水平以及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2例HBV引起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1)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2)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3)HBV DNA复制水平;(4)对临床诊断肝硬化患者计算其Child-Pugh评分。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后,经病理作纤维化分期(S1~S4)。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b-FGF在不同病理分期的表达及定位特点,半定量分析法计算b-FGF值,观察b-FGF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HBV DNA水平以及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1)肝纤维化S1~S4期肝组织中b-FGF的表达部位及水平不同;(2)肝纤维化S1~S4期肝细胞中b-FGF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分期(S1~S4)呈显著正相关(r=0.542,P<0.01);(3)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b-FGF的表达差...
肝脏瞬时弹性值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研究
宣吉晴, 李明星, 苏松, 陈晓梅, 李烨, 郭庆喜
2012, 28(4): 285-288.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FibroScan与肝组织纤维化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以评价FS值对肝纤维化程度测定的意义,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FS值变化与肝脏储备功能评价系统CTP分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正常对照组30例、肝病组113例(CHB患者62例及其所致肝硬化患者51例)FS值,对研究对象行腹部B超检查后,应用肝脏瞬时弹性超声进行FS值测定,收集肝硬化患者入院24 h内的临床资料,计算CTP分值,根据评分分为A、B、C 3级,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图像分析法检测肝组织标本的纤维化程度,分析肝病组FS值与肝纤维化面积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肝硬化患者FS值变化与CTP分级的关系。结果 (1)CHB患者组的FS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FS值与CH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肝硬化组中FS值随着CTP分级升高而升高,ChildA、B、C 3组之间F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组的FS值与肝纤维化面积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且相关系数较高(r=0.804,P<0.01)。结论 FS弹性值与肝纤维化面积有很好的相关性,肝硬...
Smad3 shRNA抑制TGFβ1对HSC-T6细胞活化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郑素军, 邢欣悦, 武聚山, 王世美, 张莹, 韩源平, 俞豪, 陈煜, 刘梅, 段钟平
2012, 28(4): 289-295.
摘要:
目的观察Smad3 shRNA对TGFβ1作用于大鼠HSC-T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以及分泌肝纤维化胶原的影响。方法Smad3 shRNA慢病毒感染HSC-T6,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感染率,Real-time PCR检测对Smad3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将HSC-T6对照、HSC-T6+TGFβ1(10 ng/ml)、Smad3 shRNA以及Smad3 shRNA+TGFβ1(10 ng/ml)这4组细胞进行如下检测:(1)MTT检测细胞增殖;(2)流式细胞仪检测TGFβ1作用24、36 h细胞周期分布;(3)Real-time PCR检测24、36 h时细胞周期、增殖及肝纤维化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4)ELISA检测24、36 h培养液上清中胶原蛋白(COL)Ⅰ、COLⅢ及α-SMA的含量。结果Smad3 shRNA慢病毒感染HSC-T6细胞至96 h,感染率为71.3%,对Smad3 mRNA的表达抑制率为50%。(1)MTT结果显示,TGFβ1促进HSC-T6增殖;与相应未感染Smad3 shRNA病毒组相比,Smad3 shRNA组以及Smad3 shRNA+TGF...
论著_胆道疾病
多次胆道术后再次胆道手术的临床分析
朱自满, 焦华波, 王大东, 李涛, 张文智
2012, 28(4): 296-298.
摘要:
目的总结多次胆道手术后再次胆道手术的原因、临床特点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9例已于外院行3次以上胆道手术的再次胆道手术患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胆道狭窄6例(66.7%),肝胆管结石复发合并胆管炎3例(33.3%)。本次手术方式分别为1例带血管蒂胃瓣修复,8例胆肠Roux-en-Y吻合,其中l例附加肝左外叶切除。术后随访3~18个月,胆道感染的症状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多次胆道术后再次胆道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胆道狭窄,对于多次胆道术后需再次手术的病例,术前利用影像学对病情准确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技能以及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论著_其他
酒精性肝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刘祥英, 张一
2012, 28(4): 299-301.
摘要: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评价酒精性肝病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经确诊的271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1例酒精性肝病中118例(43.5%)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101例(37.3%),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2例(0.7%),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14例(5.2%),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1例(0.3%),无肝炎病毒感染的153例(56.5%)。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组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且阳性组ALT、AST、TBil、GGT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与肝炎病毒对肝脏损伤有协同作用,酒精性肝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加重肝脏的损伤。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廖金卯, 李灼日, 胡小宣
2012, 28(4): 302-304.
摘要: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对照组仅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并对预后进行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好转,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除Alb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其中早期治疗有效率为8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对于早期患者疗效更好。
慢性肝衰竭治疗中的营养评价
刘国旺, 唐克诚, 李谦, 袁桂玉, 曹武奎
2012, 28(4): 305-307.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肝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探讨改良SGA评分在慢性肝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分析8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入院或确诊时的营养状态,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计算改良SGA评分。给予患者胃肠道内外混合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改良SGA评分对慢性肝衰竭患者的营养学评价应用。结果在入院或确诊时慢性肝衰竭患者能量摄入明显下降(18.37±5.08)kcal.kg-1.d-1,营养组分不合理,皮褶厚度下降(16.70±5.36)mm,改良SGA评分升高19.05±2.67,经营养支持治疗后改良SGA评分下降。结论慢性肝衰竭患者存在能量摄入不足,营养不良,改良SGA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者营养不良状态。
综述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调控肝癌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苟泽鹏, 王德盛, 周亮, 祝普利, 张勇, 孙伟
2012, 28(4): 308-311.
摘要: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是一种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物,可被多种细胞因子激活。被活化的STAT3能转录并激活下游靶基因,引起一系列细胞相关因子的异常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STAT3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结构、功能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上皮-间充质转化对消化系统肿瘤及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阳, 樊海宁, 邓勇
2012, 28(4): 312-315.
摘要:
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是近年细胞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在生理学方面,EMT可引起胚胎形成、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在病理学方面,能引起组织纤维化、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性的形成。目前对于EMT的相关研究正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十分活跃的课题,对于众多疾病的防治具有深远影响。近期一些研究阐明了EMT关于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机制及其主要的调节因子。将EMT机制作为靶向治疗的药物治疗方案可被应用于预防组织纤维化及抑制肿瘤进展方面。在消化系统领域,有许多关于EMT在胃肠道肿瘤、肝脏肿瘤、胰腺肿瘤及肝纤维化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证据。然而,EMT会在不同疾病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而且在许多特殊疾病中EMT的调节因子尚待证实。本文将对目前关于EMT在消化系统领域肿瘤及纤维化方面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PNPLA3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徐静, 辛永宁, 宣世英
2012, 28(4): 316-320.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有研究指出NAFLD与遗传、环境、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而且接触相似危险因素的个体间NAFLD的发病率差异较大,疾病进程亦不尽相同,这一事实提示遗传因素及基因多态性与NAFLD发病及进程有关。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PNPLA3(patatin-like phospholipase domain containing 3)基因多态性与NAFLD的遗传易感性及进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综述主要从PNPLA3的结构特征、PNPLA3基因的生物学特征及PNPLA3基因多态性与NAFLD的相关性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有利于NAFLD发病机制的阐明,对NAFL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能。
文摘荟萃
通过定量检测血清抗-HBc-IgM和HBV DNA水平区分两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急性肝衰竭
李海
2012, 28(4): 252-252.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衰竭(HBV-ALF)可发生在急性HBV感染(AHBV-ALF)之后或慢性HBV感染急性发作(CHBV-ALF)期间。如果没有明确的HBV感染病史,临床区分两者常常是很困难的。定量检测血清抗-HBc IgM和HBV DNA水平可区分这两种疾病。在1602名急性肝衰竭患者中,60名符合AHBV-ALF临床诊断,27名符合CHBV-ALF临床诊断,两组中分别有47名和23名患者留取了血清样本,应用定量免疫试剂检测其抗-HBc IgM水平,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水平了解其病毒水平。AHBV-ALFs患者抗-HBc IgM水平明显高于CHBV-ALFs患者(信噪比[S/N]:中位数88.5 vs 1.3;范围0~1120 vs 0~750;P<0.001),如果将S/N比5.0作为界值能够准确诊断44名(44/46,96%)AHBV-ALFs患者和16名(16/23,70%)CHBV-ALFs患者,ROC曲线下面积为0.86(P<0.001)。AHBV-ALF患者病毒载量中位数为3.9(0~8.1)log10IU/ml,而CHBV-ALF患...
可溶性IL-2受体,一种新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标记物
朱杰
2012, 28(4): 295-295.
摘要:
背景:可溶性IL-2受体是由活化的单核细胞上特异的亲和性膜受体释放的。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等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有该物质水平升高。但是目前在AIP患者中没有其水平升高的报道。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IL-2受体的浓度。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可溶性IL-2受体浓度与可溶性IgG4相对比,并将激素治疗前后可溶性IL-2受体的水平做比较。结果:对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可溶性IL-2受体的敏感性与目前最好的标记物IgG4是相当的。此外,可溶性IL-2受体血清水平在激素治疗后显著降低。结论:sIL-2R的血清水平与AIP相关的系统损伤数量有显著的相关性,此外,可溶性IL-2受体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评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活性的血清学标记物。
循环中的microRNA-122可作为肝损伤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牛玲玲
2012, 28(4): 295-295.
摘要:
背景:肝脏特异的microRNA-122参与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并且经评估它可作为潜在抗病毒干预的指标。然而,尚没有有关循环中的miR-122在评估肝脏功能方面应用的报道。目前,关于血清学miRNA水平改变的评价最早出现在百草枯引起的急性肝中毒患者。方法:收集的血清标本使用实时反转录PCR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2和临床肝功指标丙氨酸转移酶存在正相关。此外,血清miR-122被用来评估乙型肝炎与肝细胞肝癌,发现在这两个紧密相关的疾病中,血清miR-122有明显的区别。除血清miR-122外,另一小细胞核RNA U6在肝细胞肝癌患者被抑制,表明了其在这一疾病中的预后价值。结论:总之,这些证据表明血清miR-122可以为不同的肝脏疾病提供标记物,更重要的是表明一个核酸标志物的组合,可被作为识别紧密相关疾病的一个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一般人群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脂肪肝
杨力
2012, 28(4): 298-298.
摘要:
背景与目的:在动物研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蛋白的表达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我们的目的是研究在一般人群中有或无HBV感染个体的脂肪肝发生率。方法:我们在中国香港实施了一项横断面的人群研究,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肝内甘油三酯含量(IHTG)。结果:收集了1013例个体(91例HBV患者与922例对照人群)。HBV患者的中位IHTG为1.3%(0.2~33.2),对照组为2.1%(0~44.2)(P<0.001)。除外有明显酒精摄入的个体,HBV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率为13.5%(95%CI:6.4%~20.6%),而对照组为28.3%(95%CI:25.3%~31.2%)(P=0.003),在40~59岁年龄段,HBV患者与对照组脂肪肝发生率不同,而在那些≥60岁的则发生率相似。在调准人口和代谢因素之后,HBV感染仍然是与脂肪肝低危相关的独立因素(adjusted odds ratio 0.42;95%CI:0.20~0.88;P=0.022)。HBV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也低(11.0%vs.20.2%;P=0.034),但这一差异主要归因于甘油三酯水平低。在HBV患者...
读者·作者·编者
勘误
2012, 28(4): 275-275.
摘要:
<正>本刊2012年第28卷第3期第196页刊出的文章《当飞利肝宁胶囊改善高脂饮食联合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2012年1~10期重点号的启事
2012, 28(4): 248-248.
摘要:
<正>为便于集中组稿,《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会研究确定了本刊2012年1~10期重点号的选题,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为本刊重点号的投稿请注明"***重点号投稿"字样。对于围绕重点号选题的文章,本刊将择优优先发表。本刊2012年1~10期选题如下:1肝胆胰疾病的外科诊疗;2肝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3中西医结合
《临床肝胆病杂志》建立新浪官方微博
2012, 28(4): 255-255.
摘要:
<正>我刊自即日起建立了新浪官方微博,希望打造与杂志、网站相辅相成的新媒体平台。以更好地与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及广大读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满足时效快捷的资讯需求,促进学术研讨。请您首先注册个人的新浪微博账号,登录后:①在地址栏输入http://weibo.com/lcgdbzz;②或在搜索栏中搜索"临床肝胆病杂志"。
第三届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会议征文启事
2012, 28(4): 255-255.
摘要:
<正>第三届亚太地区原发性肝癌专家会议(3rd Asia-Pacific Primary Liver Cancer Expert Meeting,APPLE2012)将于2012年7月6~8日于上海召开。亚太地区原发性肝癌专家(APPLE)会议由中国、日本、韩国三国肝癌学组共同举办、轮流召开,第一、二届分别在韩国和日本举行,第三届APPLE由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承办。吴孟超院士和汤钊猷院士及日、韩多位著名教授担任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组长叶胜龙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本次大
我刊开设新栏目“文摘荟萃”——欢迎广大同仁踊跃投稿
2012, 28(4): 298-298.
摘要:
<正>为介绍国外肝胆胰领域的最新医学研究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我刊自2012年第3期起开辟"文摘荟萃"栏目,刊发国外肝胆胰疾病领域相关学术期刊中高质量的新近文章摘要译文,欢迎广大同仁踊跃投稿。投稿需中英文摘要对照,文末注明作者单位、姓名以及摘要出处(具体格式参见本刊官网lcgdbzz.org"研究进展"栏目中的样文)。同时需将英文全文一并发来。编辑部采用的优秀摘要译文将刊登在杂志上,在杂志刊发的摘要酌致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