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12期

显示方式:
述评
国内外儿童与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的比较与解析
王琴, 魏来
2017, 33(12): 2265-22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01
摘要:
对比了2017年版美国肝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与管理指南》,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欧洲糖尿病学会和欧洲肥胖学会联合发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及北美儿童胃肠病、肝脏和营养学会联合发布的《儿童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治疗》的推荐意见要点,对基本概念和分型、危险因素和筛查、诊断和评估、治疗、监测和随访五个方面进行对比,以供读者在临床实践中参考。
防治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2017, 33(12): 2270-227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02
摘要:
《2017年美国肝病学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导》摘译
郭泽淇, 王倩怡, 祁兴顺, 贾继东
2017, 33(12): 2275-227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03
摘要: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需满足:(1)影像学或组织学证实的肝脂肪变;(2)排除引起肝脏脂肪沉积的继发因素,如大量饮酒、长期服用导致肝脂肪变的药物或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等。组织学分类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桥接纤维化和肝硬化。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美国胃肠病学院(ACG)和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共同起草了首部

《2017年亚太工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指南》摘译
刘应莉, 张秋瓒
2017, 33(12): 2278-228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04
摘要:

<正>自从2007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亚太工作组发表NAFLD评估和管理指南以来,医师对NAFLD的临床特征和自然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NAFLD的评估和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因此,有必要根据新证据适时修订指南。本文介绍了NAFLD亚太工作组的建议。NAFLD亚太工作组成员对感兴趣的指定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从而使他们能够对NAFLD患者的临床评

《2017年日本胃肠病学会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临床实践指南》摘译
朱奕舟, 王颖, 朱昌, 徐晓蓉
2017, 33(12): 2283-228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05
摘要:

<正>1介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用于胰腺和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作为常见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有必要建立临床实践指南来管理PEP。在日本胰腺病学会的倡导下,成立了指南委员会来进行该临床实践指南的撰写。该指南的适用人群是因各种疾病接受ERCP的成年人,目标用户是消化科医生。指南中纳入了广泛的临床问题,包括流行病学信息,ERCP技

专家论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无创诊断方法
胡梦琪, 徐有青, 张涛, 徐宏团
2017, 33(12): 2288-22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06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发病率方面来看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肝病,并且正在逐渐成为发达国家肝移植的是首位病因,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与单纯性脂肪肝相比,NASH并非良性疾病,可发展为晚期肝硬化及肝癌。目前NASH诊断的金标准为肝活组织检查,但因有侵入性及潜在的并发症出现几率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尝试采用非侵入性诊断方法替代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来诊断NASH,但尚缺乏成熟可靠的无创判定方法,因此仍需要不断努力探索改进。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NASH无创诊断方法的有关进展作一概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药临床试验:设计和实践中的挑战
茅益民
2017, 33(12): 2292-229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07
摘要:
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药研发目前是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在开展Ⅱ/Ⅲ期临床试验时,无论是方案设计层面还是实施层面,都面临很大的挑战。由于学术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织学的确切定义尚存有争议,而且目前尚缺乏大规模长期基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病理学的自然史研究,因此,临床试验中研究人群的选择和界定、研究终点的选择及其真正临床价值的解释等都面临很大的挑战。而且这类临床试验中的混杂因素复杂,需在方案设计和实施层面尽可能控制,以最大程度降低对研究结论可能带来的偏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纤维化及其组织学量化分析
汪艳, 侯金林
2017, 33(12): 2296-230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08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正逐渐成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发生的首要原因。组织学肝纤维化可能是目前对NAFLD预后进行判断的最重要独立影响因素。NAFLD相关肝纤维化在肝病进展中具有与其"代谢性"病生机制紧密相关的特征:其发生发展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年长等主要因素显著相关;其组织学分布、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组织学特征的关联性也不同于其他主要肝病。在已有组织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准确量化分析NAFLD相关肝纤维化对于疾病分层、疗效观察以及新型诊疗工具研发可能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肝组织学评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及实践中的作用
蒋丽娜, 赵景民
2017, 33(12): 2303-230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09
摘要:
肝活组织检查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诊断的"金标准",尽管肝穿刺检查存在有创性、取样和评价误差等局限性,但在NAFLD/NASH临床试验研究及新药临床试验中,肝组织学评价是研究队列患者入组、主要治疗终点和(或)次要治疗终点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具有其他方法目前尚不可替代的作用。NAFLD/NASH的组织学评价系统主要包括Brunt系统、美国NASH临床研究网络评分系统、欧洲SAF/FLIP评分系统和儿童NAFLD组织学评分系统,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应选择适合的组织学评分系统。
影像学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及实践中的地位
王屹
2017, 33(12): 2307-231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10
摘要:
腹部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影像(MRI)均被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中。阐述了US、CT、MRI评价NAFLD的优势与局限性。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相比,多参数定量MRI技术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NAFLD。脂肪质子密度(PDFF)被认为是脂肪肝诊断金标准并被应用于临床研究中。PDFF的实用性、可靠性、可转化性在成人及儿童的独立临床研究中通过多个MR扫描系统及应用软件被反复证实。磁共振弹性成像能够评价肝纤维化程度,且不受肝脂肪变性的影响。NAFLD肝脂肪沉积及纤维化均可在MRI检查中一站式测定,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替代肝穿刺的诊断方法。
论著_病毒性肝炎
PEG-IFNα-2a与阿德福韦酯的联用方式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武晓丽
2017, 33(12): 2311-231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11
摘要:
目的探讨用药顺序对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1日-2013年11月1日在山东省禹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n=28,后期1例退出)、B组(n=29,后期2例退出)和C组(n=29,后期3例退出),均采用Peg IFNα-2a联合ADV治疗。A组同期联合用药;B组先给予Peg IFNα-2a治疗24周,再与ADV联用;C组先给予ADV治疗24周,再与PEG-IFNα-2a联用,共治疗60周,停药后随访24周。对比3组的临床疗效(HBe Ag消失和血清转换率、HBs 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与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结果治疗60周:HBe Ag消失和血清转换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2%vs 81.5%vs 69.2%,χ2=6.253,P<0.05),A组和B组均高于C组(P值均<0.012...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蒙药清肝九味散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效果观察
戈宏焱, 张仕华, 赵百岁, 于传科
2017, 33(12): 2316-23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12
摘要:
目的观察蒙药清肝九味散对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影像学指标的改善情况,探讨清肝九味散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月期间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2)和对照组(n=52)。实验组给予蒙药清肝九味散,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肝脾超声检查结果及Fibro Scan检测的肝硬度值(LSM)。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GGT、LSM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Z值分别为-3.09、-7.19、-8.27,t=7.13,P值分别0.002、<0.001、<0.001、<0.001;对照组:Z值分别为-3.28、-4.60、-5.06,t=8.54,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治疗后试验...
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观察
崔美兰, 贾彦生, 康海燕, 殷树英, 郑欢伟
2017, 33(12): 2321-232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13
摘要:
目的观察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五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行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的患者160例,分为急诊治疗组(n=66)和择期治疗组(n=94),对患者随访观察了15年,统计患者的止血成功率、近期再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急诊治疗组与择期治疗组止血成功率(98.48%vs 100.00%)、静脉曲张根除或基本消失率(74.24%vs 82.98%)、静脉曲张根除或基本消失时间[(21.4±0.3)d vs(20.5±0.3)d]、静脉曲张复发率(18.18%vs 15.96%)、静脉曲张复发时间[(17.0±1.8)月vs(19.2±2.3)月]、远期再出血率(33.33%vs 21.28%)及并发症发生率(22.73%vs 18.0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近期再出血率(9.09%vs 1.06%)差...
论著_肝脏肿瘤
肝肿瘤消融术后肝包膜下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鹿宁宁, 孙斌, 崔雄伟, 龙江, 高文峰, 郑加生
2017, 33(12): 2326-233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14
摘要:
目的研究肝肿瘤消融术所致肝包膜下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CT引导下肝肿瘤微波/射频消融术患者1596例,消融术后肝包膜下出血患者20例。收集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行微波消融术63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包膜下出血患者10例(1.57%),射频消融术95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包膜下出血患者10例(1.04%),两组之间该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8,P=0.357)。20例患者中17例术后即刻增强CT见造影剂外溢,3例患者术后即刻增强CT为阴性,术后24 h内发现出血,急诊CT明确诊断后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TAE)。20例出血患者中2例同时合并胆囊内出血;19例行TAE治疗,其中6例患者血管造影可见明显造影剂渗漏。治疗后随访13个月2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肝包膜下出血为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即刻增强CT能及时发现大多数出血,少量出血可先行对症保守治疗,活动...
肝癌切除术后辅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邢志祥, 沈世强, 秦峰, 杨强, 叶子
2017, 33(12): 2331-233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15
摘要: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辅助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生存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15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切除术后是否联合TACE治疗分为单纯组(95例)及联合组(120例)。单纯组采用单纯肝切除术治疗,联合组先行肝切除术,术后1个月给予TACE治疗。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治疗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组间生存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联合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67.0%、51.0%,中位生存期为51个月;单纯组分别为84.0%、49.5%、36.5%,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2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0,P=0.018)。联合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均分别为91.7%、62.5%、37.5%,单纯组分别为84.0%、42.1%、26.3%,差异...
射波刀治疗复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李欢, 孙静, 张弢, 范毓泽, 孙颖哲, 何卫平, 段学章
2017, 33(12): 2337-234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16
摘要:
目的分析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切除术后、消融术后复发性肝癌的效果和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医院行射波刀治疗的34例术后复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患者放疗后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分析影响其生存的相关因素。肿瘤靶区(GTV)为1.4751082.075 cm3,中位值162.99 cm3,分割剂量720 Gy/次(中位值9 Gy),照射次数28次(中位值5次),肿瘤剂量2460 Gy(中位值45 Gy),每日照射1次。主要观察指标为近期疗效、毒副作用、远期疗效。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相关影响因素,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放疗后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2%、70.6%和44.1%,中位生存期34个月。1、2、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5.9%、38.2%、29.4%。术后≤1年(早期)及>1年(晚期)复发组经放疗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9%、73.7%、57.9%和93%、73....
核因子-κB p6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夏庚, 祁飞, 杨晋辉, 唐映梅, 石梦琳, 张峻崎
2017, 33(12): 2342-234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17
摘要:
目的利用肝癌组织芯片观察核因子-κB(NF-κB)p65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肝癌组织芯片(HLiv H180Su05)包括81例癌组织和81例癌旁组织,手术时间为2006年5月-2007年5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2年2月,其中复发46例,无复发35例;参考美国癌症联合会胆囊癌TNM分期(第7版)分为:Ⅰ期56例,Ⅱ期25例;有癌栓28例,无癌栓53例。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依据所检测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分别以检测蛋白表达部位的阳性信号强度和阳性表达细胞数2种观察标准进行综合评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比较生存率。结果 NF-κB p65蛋白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及部分细胞核,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90.12%、6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8,P=0.001);癌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癌栓、有无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NF-κB p65在肝癌组织...
论著_胰腺疾病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曹钰, 凌俊, 张勇, 丁兵, 蒋辉
2017, 33(12): 2346-234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18
摘要:
目的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的病因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84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其中初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232例(初发组),RAP患者52例(复发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因、复发次数、复发间隔时间、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复发组胆源性因素、高脂血症因素高于初发组(66.8%vs 35.8%,χ2=7.109,P=0.008;17.3%vs 16.0%,χ2=5.818,P=0.007),而饮食因素复发组要低于初发组(7.7%vs 21.1%,χ2=5.046,P=0.025)。复发组52例患者中,复发1次33例(63.46%)、复发2次14例(26.92%)、复发3次及以上5例(9.62%);距初次发病间隔6个月内12例(23.08%),间隔612个月内23例(44.23%),间隔12个月及以上17例(32.69%)。RAP组52例患者中23例行手术治疗、23例行保守治疗、6例行内镜治疗,随访观察62
2型糖尿病并发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白云磊, 党润芳
2017, 33(12): 2350-235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19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高甘油三酯血症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关系,以指导糖尿病患者急性胰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46例为试验组,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2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身高、体质量、腹围、吸烟、饮酒、胆结石、高血压、血糖、血脂情况[TC、TG、HDL-C、LDL-C]。检测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身高、体质量、腹围、吸烟饮酒习惯、高血压、胆结石、糖尿病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22、4.127、3.524,P值分别为<0.01、<0.01、0.012),对照组患者的HDL-C水平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统计学意义(t=2.231,P=0.037);试验组患者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论著_其他
ALT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丁玉平, 李海, 张文, 夏时海, 毕珣
2017, 33(12): 2355-236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20
摘要: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ALT升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4月4日-2016年9月13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007例,其中ALT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50U/L)123例(ALT升高组),ALT正常884例(ALT正常组)。对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血常规外周血单核细胞数、空腹血糖、TG、TC、HDL、LDL、LDL/HDL、ALT、AST、GGT、ALP、尿酸(UA)、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尿微量蛋白、血压、BMI、胆系伴发疾病情况及甲状腺结节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07例NAFLD患者中男752例,女255例。ALT升高组中男性占13.7%(103/752),女性占7.8%(20/255),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2,P=0.018)。1007例患者按照年龄分为2039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维生素A水平、肝脏脂肪含量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丁智勇, 卜乐, 鲁鸿燕, 饶正轩
2017, 33(12): 2361-236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21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LFC)与血清维生素A(VA)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征集2016年2月-2017年1月上海市崇明地区初诊NAFLD患者200例和健康志愿者98例。根据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将NAFLD患者分为单纯NAFLD组(n=91)、NAFLD合并糖调节受损(IGR)组(n=69),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n=40),另将9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稳态模型评估IR,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A水平,采用3.0 T质子磁共振波谱进行LFC检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m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健康对照组、单纯NAFLD组、NAFLD合并IGR组和NAFLD合并T2DM组4组间FPG、葡萄糖耐量试验负荷后2 h血糖(2h PG...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性能评估
庄小芳, 孙洁, 王晓波, 王燕, 吴琦琦, 王晓忠
2017, 33(12): 2366-237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22
摘要: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6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无脂肪肝患者29例,NALFD患者92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计算BMI,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血脂、血清胰岛素、AFP检测,并行肝脏CT、Fibro Touch检测;以肝/脾CT比值为诊断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应用ROC曲线判断受控衰减参数(CAP)诊断NAFLD的能力,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其诊断有效性检测采用Z检验,并利用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无脂肪肝组以及不同程度NAFLD组患者的年龄、ALT、AST、血清胰岛素、脂肪衰减、肝脏硬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P值均<0.05)。重度NAFLD组年龄明显低于无脂肪肝组(P<0.001)。CAP在...

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肝脏microRNA表达谱的变化分析
麦静愔, 陈天阳, 成扬
2017, 33(12): 2372-237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23
摘要:

目的研究microRNA(miRNA)-384的表达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7 d,然后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对照组中的15只小鼠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15只小鼠给予HFD,喂养8周后获取肝组织。进行HE和尼罗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微阵序列测序肝组织的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PCR法测定miRNA-384的相对表达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小鼠肝脏呈红色,边缘锐利,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无脂肪变性;模型组小鼠肝脏呈黄色,边缘变钝,肝细胞明显肿胀,细胞质内可见大量脂肪空泡,脂滴相互融合导致细胞核偏位。与正常小鼠相比,在NAFLD小鼠的肝组织中发现了12个上调和18个下调的miRNA。筛查了对照组和模型组间的一些差异表达的miRNA,获得同样的聚类分析图。在这8个明显改变的miRNA中,miRNA-384具有显著的倍数变化。结论 miRNA-384表达的上调与肝脏脂肪变性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唐山市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调查分析
孟昱林, 张海艳, 宋宝国, 周惠兰, 金秀平, 史国辉
2017, 33(12): 2376-23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24
摘要:

目的探究唐山市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情况,以期为脂肪肝的预防和调治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3月-2016年2月唐山市12 808例体检人群资料,其中脂肪肝有3540例。统计年龄、性别、BMI、空腹血糖(FBG)、TC、TG、LDL-C以及肝脏超声检查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7151例男性体检者中脂肪肝2750例(38.46%),5657例女性体检者中脂肪肝790例(13.96%),男性与女性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25,P<0.01)。不同年龄段(1829岁、3039岁、4049岁、≥50岁)男女间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37.58、474.06、449.38、12.86,P值均<0.01)。男性、女性在不同BMI[肥胖(BMI≥28)、超重(24≤BMI<28)、正常(BMI<24))]间脂肪肝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4.01、500.23,P值均<0.01)。分别对肥胖...

8例肝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病理分析
刘树红, 周光德, 郭超楠, 朱莉, 张潇, 赵景民
2017, 33(12): 2381-238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25
摘要:

目的探讨肝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行肝穿刺活组织确诊的8例肝淀粉样变性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以及病理学相关资料,归纳肝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临床表现及体征:肝肿大(7/8)、乏力(6/8)、纳差(6/8)、脾肿大(4/8)、腹水(2/8)、门静脉高压(2/8)、双下肢水肿(2/8)、皮肤瘙痒(2/8)、心脏病病史(2/8)、静脉曲张(1/8)。实验室检查:ALP升高(8/8)、GGT升高(5/8)、低蛋白血症(2/8)、ALT异常(2/8)、AST轻度升高(1/8)、TBil异常(1/8)。影像学检查:B超显示肝实质呈不均匀的回声图像(8/8)、瞬时弹性肝脏硬度检查显示明显增高(2/2)、CT显示弥散减弱(4/8)或局灶的减弱(2/8)。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病理学特点:HE染色在肝窦(8/8)及中央静脉周围(6/8)可见大量均染的粉红色样物质沉积,均染的粉红色物质刚果红染色为阳性(8/8),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均染物质呈现苹果绿色,诊断为淀粉样变性;免疫组化Kappa染色阳性(6/8),Lamda染色阳...

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连锦锋, 江艺, 胡还章, 蔡秋程
2017, 33(12): 2384-23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26
摘要:

目的探讨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总医院2000年1月-2012年12月行肝移植患者(术前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均正常)共103例。依据术中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典原位肝移植组(A组)26例和经下腔静脉逆灌注肝移植组(B组)77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术前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肝癌/肝硬化)、肝功能MELD评分、术中下腔静脉阻断时间、术中输液总量和输血制品总量,以及术后第17、14、28天尿量、血肌酐水平和血尿素氮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B组的下腔静脉阻断时间、术中输液总量和术中输血制品总量均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45、3.127、5.852,P值均<0.05)。2组患者术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0,p>0.05)。A组患者术后第1、2天的尿量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13、2.929,P值均<0.05);术后第27、14、28天B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值明显低于...

病例报告
肝硬化结节伴局灶微小肝癌1例报告
王黎明, 张扬, 朱峰
2017, 33(12): 2389-23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27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发现肝占位5月余"入院,患者5个月前体检B超提示肝占位,大小约2.0 cm×1.0 cm,患者自诉偶感头晕乏力,无其他不适主诉,既往发现乙型肝炎病史2月余,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100 IU/ml,高血压史5年余,控制可。查体: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未及明显压痛反跳痛,全腹未及明显包块,肝肋下未及,脾下缘距左锁骨中线与肋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杨梅, 牛海艳, 丁玉平, 李海
2017, 33(12): 2392-239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28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双下肢水肿1个月,加重伴腹胀1周"于2017年3月22日入本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无其他伴随症状,就诊于当地中医门诊,考虑"肾脏疾病"所致,给予中药汤剂(具体药物组成不详)口服后效果不佳。1周前,患者双下肢水肿较前加重,伴腹胀,进食后加重,伴间断左上腹隐痛,伴轻度视物模糊,遂至当地医院查彩超示腹水,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本院。既往发现间
药物性肝损伤1例报告及治疗体会
任艳, 郑素军
2017, 33(12): 2395-239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29
摘要:
<正>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所涉及的药物范围广泛,临床表现类型多变,且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使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及管理变得尤为困难。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药物性肝损伤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6岁,因"尿黄1周"于2016年10月26日以"肝功能异常"收入本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1周前患者自觉小便颜色加深,无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大便颜色正常。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精神可,皮肤及巩
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治疗中出现急性肝衰竭1例报告
徐锡晶, 王尧, 孙颖, 温晓玉, 靳凤艳, 金清龙
2017, 33(12): 2397-239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30
摘要:
<正>淀粉样变性常可累及肾脏、心脏、皮肤、消化系统和骨髓[1],分为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继发性淀粉样变性、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及遗传性淀粉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的整体发病率低,其中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发病率约为0.051‰~0.128‰[2]。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早期临床症状隐匿,患者常因多脏器受损后就诊,临床上易误诊、漏诊。淀粉样变性累及肝脏时黄疸发生率较低(<5%),且多为轻度黄
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子宫颈癌肝转移误诊为肝脓肿1例报告
颜欣, 金晶兰, 董洪静, 宋鑫月, 智一晓, 高普均
2017, 33(12): 2400-240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31
摘要:
<正>转移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死亡率高。转移性肝癌有时不易与肝脓肿相鉴别导致延误治疗[1]。在易误诊为肝脓肿的肝脏转移癌中,常见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结肠癌[2]和神经内分泌肿瘤[3]。子宫颈癌最易转移至肺和骨[4],其中子宫颈癌转移至肝脏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肝脓肿相似的案例鲜有报道,现将1例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宫颈癌单个囊状肝转移误诊为肝脓肿的病例报道如下。
Caroli综合征合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1例报告
陈洋溢, 袁继丽, 邢枫, 刘成海
2017, 33(12): 2403-240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32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岁,于2014年6月2日突发"呕血、色红,量约200 ml"就诊于南京某医院。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43×109/L,RBC 3.74×1012/L,PLT 61×109/L,Hb 86 g/L;肝功能:ALT 29 IU/L,AST 41 IU/L,AKP 140 U/L,TBil
误诊为胆源性胰腺炎的狼疮性肠炎1例报告
高卉, 边江, 辛志英, 张明媛, 金清龙, 温晓玉
2017, 33(12): 2405-240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33
摘要: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变。SLE患者常有胃肠道方面的主诉[1-5],其原因通常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或感染,而非活动性SLE本身[4]。此外,由于狼疮性肠炎作为SLE的首发症状较为罕见,故当患者无SLE病史而仅发生胃肠道相关症状时,往往不容易明确SLE的诊断。大多数SLE相关的胃肠道并发症是由血管炎及免疫复合
急性胰腺炎伴脾静脉栓塞及脾梗死破裂出血1例报告
谢智钦, 唐才喜, 陈迅
2017, 33(12): 2408-240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34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2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3 d"入本院,患者于3 d前进食油腻食物及饮酒后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为隐痛,向腰背部放散,伴腹胀、恶心。既往无胆石症病史,17年前因腹部刀刺伤行"胃修补术"。急诊彩超示:左侧膈顶部(脾背侧)液性包块,性质待定,脾局部破裂可能。CT示(图1):脾静脉血栓伴脾梗死可能,脾周积液,不除外脾破裂;急性胰腺炎伴胰周积液。急诊以"急性胰腺炎合并脾破裂"收入本院治疗。
脾脏错构瘤1例报告
王江, 潘玮聪, 陈晓倩, 张蓓, 刘凯
2017, 33(12): 2410-241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35
摘要: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8岁,因"左侧腰部疼痛不适1周"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不适,于2017年3月8日就诊于本院门诊,行肝胆脾胰CT平扫,提示脾脏内类圆形低密度影。为明确占位性质,2017年3月9日于本院肝胆胰外二科住院。病程中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胀,二便正常,饮食可,睡眠可,近期体质量未见
综述
micro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
李萍英, 杨永耿, 陆伦根, 朱智勇, 王亚平, 马颖才
2017, 33(12): 2412-241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36
摘要:
寻找能够准确识别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十分重要。归纳了在CHB肝纤维化过程中存在表达差异的microRNA(miRNA),分析表明随着肝纤维化发展,血清miR-33a、miR-185、miR-222等表达量升高,而血清miR-122、miR-29、miR-27b等表达量下降。发现血清miR-185、miR-122等miRNA单独或联合其他指标在诊断CHB肝纤维化中已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对存在差异表达的具有诊断CHB肝纤维化价值的血清miRNA的研究。
肾病合并HBV感染的热点问题
杨智彬, 陈青, 马世武
2017, 33(12): 2416-242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37
摘要:
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肾功能异常合并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其中涉及多种疾病群,如肾病患者合并HBV感染(包括急性HBV感染和慢性HBV感染)及慢性HBV感染者合并肾损伤(HBV感染相关性肾炎、肝肾综合征、范可尼综合征、IFN治疗相关肾损伤)等。重点阐述在临床中如何分析肾病与HBV感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需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和如何进行监测管理的关注。
IL-21在HBV感染中的作用
李媛, 黄古叶
2017, 33(12): 2421-242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38
摘要:
IL-21是一种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够影响各种淋巴细胞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IL-21介导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在决定病毒感染的结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关于IL-21在HBV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研究进展。病毒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IL-21在维持CD8+T淋巴细胞应答和促进B淋巴细胞应答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有效地控制病毒至关重要。然而,IL-21作为炎症介质也参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发展和肝损伤的加重。因此,认为在HBV感染中IL-21是一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免疫治疗策略的目的是在HBV感染中优化IL-21的有益作用,这在未来可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瑞戈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陈卫波, 蔡辉华, 杨岳, 陈学敏, 江勇, 孙冬林
2017, 33(12): 2425-242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39
摘要: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对于晚期HCC患者,全身治疗方式有限。瑞戈非尼是一种口服多激酶抑制剂,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其可显著延长晚期HCC患者中位生存期2.8个月,这使得瑞戈非尼成为继索拉非尼后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晚期HCC的二线用药。综述了瑞戈非尼在HCC领域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
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癌晚期常见并发症的新思路
潘沙沙, 郑焕填, 占伯林, 彭立生
2017, 33(12): 2429-243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40
摘要:
肝癌晚期患者常见癌性疼痛、肝性腹水、顽固性呃逆等并发症,临床上通常采用对症治疗,但往往无法收获满意的效果。回顾了近年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癌晚期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报道,剖析中医外治法如膏药贴敷、肿瘤热疗法、介入与中药结合、超声导入中药等治疗手段对肝癌晚期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冯巩, 牛春燕
2017, 33(12): 2433-243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41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肝病,患病率在持续上升,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成为多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NAFLD发病机制复杂、共同或相互作用,迄今仍缺乏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NAFLD的更多发病机制及相应的治疗前景。介绍了NAFLD的治疗进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模式治疗以及减肥手术,其中药物治疗方面,包括临床常用药物以及最新的处于临床第二、三期试验中的药物及其作用评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潜在新疗法
谢晓, 陆伦根
2017, 33(12): 2439-244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42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与肥胖、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相关。脂质的沉积、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均可导致NAFLD的形成,但是具体形成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对NAFL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巨噬细胞、氧化应激、肠道菌群种类等均影响NAFLD的形成,相应的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及抗肿瘤坏死因子的使用可以阻止或者延缓NAFLD的进程。综述了NAFLD潜在新疗法的研究进展。
调脂药物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进展
鲁冰洁, 陈曦, 孙明瑜
2017, 33(12): 2444-24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43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及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中,脂质代谢紊乱是NAFLD的重要特征,改善血脂异常乃是防治NAFLD的重要手段,而调脂药物在降低血脂的同时,也可能促使脂质更集中运输至肝脏进行代谢,造成肝脂蓄积而加重肝损伤。目前,国内对于调脂药物在NAFLD中的应用仍持谨慎态度甚至存在争议。如何合理应用调脂药物,已成为防治NAFLD的重要课题。简要综述了调脂药物在NAFLD中的应用进展,以期对调脂药物防治NAFLD提供一定参考。
果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晔, 吴锦露, 潘文婷, 李海鹰
2017, 33(12): 2449-2452.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44
摘要: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呈上升趋势,这与果糖消耗量增加有着重要的联系。介绍了慢性持续性果糖摄入能够显著促进肝脏脂肪从头合成,引起肝脏ATP消耗及肝细胞再生抑制,并导致肝细胞内质网应激和活性氧化物质产生增加,最终出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认为研究果糖引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具体机制、破坏肝脏中的果糖代谢可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刘嘉琪, 周少明
2017, 33(12): 2453-245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45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起病年龄渐趋低龄化,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在众多致病因素中,肠道菌群的改变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归纳了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方式。可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对延缓乃至阻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进展可能有重要的作用,成为预防及治疗该病的新方法。
基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机制及治疗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陈艳珍, 陈成良, 田兴, 焦健
2017, 33(12): 2457-246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46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过量脂质在肝细胞内堆积为特征的连续疾病谱,可由单纯的肝脂肪变性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并可进一步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动物模型可模拟不同病因以及NAFLD每个阶段的组织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为了解NAFLD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提供关键性的指导。目前尚缺乏能完整模仿疾病谱的理想动物模型,介绍了NAFLD及相关肝癌的最常用和最新的动物模型,并结合动物模型中NAFLD的实验性发病机制总结了可能的治疗靶点,希望能为进一步探讨NAFLD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依据。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相关免疫因素研究进展
高梦丹, 赵艳
2017, 33(12): 2462-246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7.12.047
摘要: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在我国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救治困难,预后极差,多种因素会影响ACLF患者预后。从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两个方面,阐述了其在ACLF中的变化及其对ACLF预后的影响,旨在探索与ACLF预后相关的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对临床治疗进行干预,最终改善ACLF患者的预后。
国外期刊精品文章简介
人体血清微囊藻毒素暴露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Zheng CF, 郑传芬, 舒为群
2017, 33(12): 2345-2345.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7年9月报道】题:人体血清微囊藻毒素暴露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发生风险呈正相关:一项中国西南地区病例对照研究(作者Zheng CF等)微囊藻毒素(MC)是水体富营养化后蓝藻水华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具有强烈的肝脏毒性。由于缺乏足够的人群研究数据,亚型微囊藻毒素-LR(MC-LR)被归为2B级致癌物。MC-LR释放后可入水,蓄积在鱼贝等动
肝硬化动脉血管扩张与高动力循环状态的病理生理机制
Mller S, 汤善宏
2017, 33(12): 2365-2365.
摘要:
<正>【据《Liver Int》2017年9月报道】题:肝硬化动脉血管扩张与高动力循环状态的病理生理机制(作者Mller S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常发生食管静脉曲张、腹水、肾功能衰竭等诸多器官系统的并发症,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ller S等从现有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出发,对肝硬化动脉血管扩张和肝硬化高动力循环进行了阐释,以期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起到推动作用。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肝细胞对代谢产物和毒性扩血管物质的清除能力下降。正因如此,在一定程度上,由于
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了成肝细胞分化的精确途径和调控机制
Yang L, 徐成冉
2017, 33(12): 2380-2380.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7年11月报道】题: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了成肝细胞分化的精确途径和调控机制(作者Yang L等)双潜能成肝细胞如何分化为肝实质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尚不清楚。通过对从胚胎发育10.5 d(E10.5)至E17.5的小鼠胚胎中分选得到的成肝细胞、肝实质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发现成肝细胞向肝实质细胞的分化是逐渐发生的,遵循线性的细胞命运"默认"的途径。并且,随着更多的细胞转变为完全分
他汀类药物降低HBV、HCV相关肝硬化的失代偿风险:一项人群队列研究
Chang FM, 赵健, 姚定康
2017, 33(12): 2399-2399.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7年第9期(September)报道】题:他汀降低HBV、HCV相关肝硬化的失代偿风险:一项人群队列研究(作者Chang FM等)既往研究已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减少HCV肝硬化患者失代偿和死亡风险。这种益处是否可以扩展到一般肝硬化人群或其他原因的肝硬化患者(如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还不清楚。此外,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也降低了慢性HBV和HCV感染者肝细胞
HBx激活的MSL2蛋白通过泛素化降解APOBEC3B增强HBV cccDNA的稳定性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
Gao YE, 张晓东
2017, 33(12): 2420-2420.
摘要:
<正>【据《Hepatology》2017年11月报道】题:HBx激活的MSL2蛋白通过泛素化降解APOBEC3B增强HBV cccD NA的稳定性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作者Gao YE等)HBV感染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主要诱因。HBV cccD NA作为病毒复制和转录的模板在肝细胞核内以稳定的"cccD NA池"存在,其难以清除是目前抗乙型肝炎药物治疗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HBV X蛋白
组合使用应变和剪切波成像诊断肝脏疾病患者的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
Yada N, 付兴
2017, 33(12): 2456-2456.
摘要:
<正>【据《Dig Dis》2017年10月报道】题:组合使用应变和剪切波成像诊断肝脏疾病患者的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作者Yada N等)进行剪切波成像是简单的,但是当存在炎症、黄疸和充血时可能很困难。因此,在轻度至中度纤维化病例中,单纯使用剪切波成像对肝纤维化的正确诊断可能是困难的。应变成像可以诊断肝纤维化而不受炎症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明确,对于没有黄疸和充
书讯
《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出版
2017, 33(12): 2302-2302.
摘要:
<正>池肇春教授等主编的《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第2版现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第2版的特色突出在基础与实用上,主要介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包括方法、步骤、经验,还增添一些进展和新概念。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总论,重点阐述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基础,
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肝胆病杂志》可直接使用的英文缩写词
2017, 33(12): 2295-2295.
摘要:
《临床肝胆病杂志》官方网站简介
2017, 33(12): 2315-2315.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官方网站(lcgdbzz.org)2015-2017年连续三届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奖"。本刊官方网站自创建以来,不断完善优化,致力于追求整体风格更厚重、栏目设置更科学、功能使用更强大、内容展现更丰富、服务推送更主动。现将本刊网站的主要栏目和功能介绍如下:在线期刊:创刊以来的全部文章免费在线阅读及下载,同时具有高级检索的功能。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论文中表格的要求
2017, 33(12): 2391-2391.
摘要:
<正>表格一律使用中文表述,表、图、文字描述三者之间应无重复。表前应有正文文字表述见该表(先见文字后见表)。每个表均应有序号和表题,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全文只有1个表时,序号为表1。采用三线表(顶线、底线和栏目线)。表题简明扼要,突出中心。主语纵标目列在表的左上角,其下列出体现主语标志的横标目,横标目说明各横行数字或文字的含义;谓语纵标目列在表的上
死亡率与病死率
2017, 33(12): 2407-2407.
摘要:
<正>死亡率:在一定期间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用于衡量一定期间某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一项指标。通常取自长期随访观察的特定人群,需要做大量的人群调查随访工作才能获得。常以年为单位,多用千分率、十万分率表示。其计算公式为: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K=100%,1000/千或10 000/万。病死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死率表示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它既可表明
发病率和患病率
2017, 33(12): 2452-2452.
摘要:
<正>发病率:指一定期间内某病新病例的发生频率,通常取自于长期随访观察的特定人群,需要做大量的人群调查随访工作才能获得,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其计算公式为:某病发病率=观察期内新发生某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征、症、证的区别
2017, 33(12): 2466-2466.
摘要:
<正>"综合征"是指一类继发的、原因比较复杂的、表现多样的症候群,亦称综合病征,包括症状与体征两部分。它代表一些(而不是一个)器官一旦发生病变或功能紊乱时同时出现的一群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适应证"与"禁忌证"是一对反义词,其含义是适应指征与禁忌指征,亦可俗称为"证据",它是指诊断、治疗方法或药物在某些条件下适用,但在另一些条件下禁用。这些条件包括症状、体征、生理状态、化验结果和特殊检查结果等其他客观条件。
消息
《临床肝胆病杂志》核心影响因子1.253,消化领域名列第2位
2017, 33(12): 2287-2287.
摘要: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肝胆病杂志》在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影响因子为1.253,比2016年的1.127提升了11.2%,在16种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总分均上升至第2位;在2008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59位。近年来,本刊的影响因子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临床肝胆病杂志》复合影响因子1.329,再创历史新高
2017, 33(12): 2325-2325.
摘要:
<正>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数据显示,《临床肝胆病杂志》复合影响因子为1.329,比2016年的1.187提升了12%。在106种内科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5。近年来,本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临床肝胆病杂志》综合评价总分在2008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跃至第180位
2017, 33(12): 2336-2336.
摘要:
<正>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肝胆病杂志》在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综合评价总分为66.8,在16种消化病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2;在2008种核心期刊中,总排名跃至第180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关于优先数字出版的启事
2017, 33(12): 2341-2341.
摘要:
<正>为了缩短本刊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论文的时效性,扩大学术影响力,本刊已于2010年与"中国知网"签订了《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合作协议》,实现了本刊稿件优先数字出版。本刊录用论文自优先数字出版之日起,即可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全文检索并下载,论文网络优先数字出版时间即为论文发表时间。《临床肝胆病杂志》优先数字出版有关事宜如下:
《临床肝胆病杂志》诚聘审稿专家
2017, 33(12): 2354-2354.
摘要:
<正>随着杂志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做好期刊的审稿工作,提高审稿质量,缩短审稿周期,本刊公开诚聘优秀的审稿专家。具体要求如下:1.从事肝胆胰疾病研究领域基础和临床、中西医、内外科等相关专业;2.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且具有以下条件之一:(1)6年以上临床或科研工作经验;(2)取得博士学位并有4年以上临床或科研工作经验。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年上半年“重点号”选题
2017, 33(12): 2438-2438.
摘要:
<正>为使作者了解我刊的出版计划,及时地为我刊惠赐稿件,我刊编委会确定了2018年上半年"重点号"选题:1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2期丙型肝炎的治疗;3期肝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4期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5期乙型肝炎;6期药物性肝损伤。为本刊重点号的投稿请注明"***重点号投稿"字样。对于围绕重点号选题的文章,本刊将择优优先发表。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年第33卷总目次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年第33卷总目次
2017, 33(12): 2469-247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