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ISSN 1001-5256 (Print)
ISSN 2097-3497 (Online)
CN 22-1108/R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9期

显示方式:
述评
慢加急性肝衰竭:从病理生理到临床实践
李俊峰, 段钟平
2013, 29(9): 641-64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01
摘要: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特征是疾病进展快、常须要多器官支持治疗、近中期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因而该病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等原因,目前国内外对ACLF的定义尚未达成广泛一致。从对该病的认识着手,评述国内外对ACLF概念的认识过程及差异,分析ACLF重要病理生理变化和特点及提出以此为基础的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因此得出,未来建立在该病病理生理机制指导下的临床实践将会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获得更好的预后。
防治指南
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2年更新版简介
朱鹏, 王宇明
2013, 29(9): 645-64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02
摘要:

<正>序言腹水在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中最为常见,其他的并发症还包括肝性脑病及消化道溃疡。在美国,肝硬化是导致腹水最常见的原因。发生腹水可能是存在肝硬化的最初证据。肥胖导致体格检查检测腹水的准确性降低。影像学检查则可提供腹水存在的初始证据。腹水患者常住院治疗,有效的治疗能降低

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2年更新版推荐意见
杨力, 高沿航, 牛俊奇
2013, 29(9): 647-64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03
摘要:

<正>评估与诊断1.住院或门诊新发的明显腹水患者,应行腹腔穿刺术获取腹水。(Ⅰ类,C级)2.由于出血非常少见,腹腔穿刺术之前不推荐常规预防性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Ⅲ类,C级)腹水分析

重视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营养管理:ISHEN共识介绍
汪茂荣
2013, 29(9): 649-65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04
摘要:

<正>肝硬化的营养不良问题被认为是目前影响肝硬化的一个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大约80.3%的肝硬化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即使Child-Pugh分级为A级的患者,营养不良率也高达25.4%。研究表明,肝硬化营养不良具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早期进行干预可以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肝移植成功率。2006年欧洲临床营养学与代谢学会(ESPEN)曾

脂肪性肝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建议
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
2013, 29(9): 652-65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05
摘要:

<正>肝病至今仍是人类沉重的健康负担和五大死亡原因之一,肝病的发病率及其相关死亡亦无减轻迹象。究其原因主要为肥胖、糖尿病和酒精滥用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增长迅猛,而其危害除影响肝脏外,还涉及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肝外恶性肿瘤[1-2]。作为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脂肪性肝病现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全球第一大肝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

国外研究进展介绍
血液净化治疗暴发性肝衰竭的疗效
赵旭, 王中峰
2013, 29(9): 646-646.
摘要:

<正>【据《Braz J Infect Dis》2013年7-8月报道】题:血液净化治疗暴发性肝衰竭的疗效(作者Pu Y等)评估血液净化对暴发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对33例有Ⅲ度及以上肝性脑病的严重暴发性肝衰竭者,在综合性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采用每日连续血液滤过,并伴随每隔23 d行血浆置换或血液透析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经过血液净化治疗后肝昏迷的神志转清率(放弃此治疗,没有获得意识恢复的病例除外),在急性肝衰竭组(ALF)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发生在急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的独特综合征
姜红丽, 王崇
2013, 29(9): 706-706.
摘要:

<正>【据《Gastroenterology》2013年6月报道】题: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发生在急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的独特综合征(作者Moreau R等)因出现急性失代偿期(AD)和脏器衰竭而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有迅速死亡的风险,考虑其存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然而目前却没有ACLF的诊断标准,对于该病的进展及预后更是知之甚少。因此作者的目的是制定ACLF的诊断标准并描述该综合征在欧洲AD患者中的发展。

一项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临床特点及在院病死率的前瞻性研究
吴娜, 王中峰
2013, 29(9): 710-710.
摘要:

<正>【据《Indian J Gastroenterol》2013年4月报道】题:一项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临床特点及在院病死率的前瞻性研究(作者Jha AK等)慢加急肝衰竭发生急性损伤的病因是多变的,有可能同时存在一种以上的急性损伤的因素。作者描述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概况及自然病程中双重损伤因素的效果。

消息
本刊已被8个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
2013, 29(9): 655-655.
摘要:

<正>自2010年以来,经过4年的努力,《临床肝胆病杂志》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英国《公共健康研究数据库》(GH)、美国《史蒂芬斯数据库》(EBSCOhost)、瑞典DOAJ、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等8个国际数据库收录。

“百花成蜜,聚得甜”百赛诺病例征集活动
2013, 29(9): 665-665.
摘要:

<正>由中华医学会酒精肝、脂肪肝、药物肝学组主办,北京协和药厂协办的"百花成蜜,聚得甜"病例征集与分享活动现已拉开序幕。活动围绕"百赛诺临床应用"这个主题,以病例分享、讨论为主要形式,现广发英雄帖,面向全国临床医生征集病例。如果您的病例具有杰出代表性,专家组会给出意见,把您的病例和经验与全国同仁分享。病例征集时间:2013年8月-2014年8月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3, 29(9): 677-677.
摘要:

<正>《实用肝脏病杂志》是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肝脏病防治研究专业学术性期刊。本刊注重临床实践、联系基础、鼓励创新和兼顾继续教育,为我国肝病防治研究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和理论探讨的极好平台。《实用肝脏病杂志》是读者、作者与编者的共同舞台,三者的热忱与协作推动期刊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读者、作者遍布全国各地。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数据库,并被收录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第六届全国肝病免疫暨自身免疫性肝病进展研讨会会议通知
2013, 29(9): 688-688.
摘要:

<正>由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管理分会、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办,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肝病免疫暨自身免疫性肝病进展研讨会》拟定于2013年10月17日-19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会议将以肝病免疫及自身免疫性肝病为主题,邀请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对基金项目论文开通“绿色通道”
2013, 29(9): 701-701.
摘要:

<正>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肝胆病杂志》的学术水平,提高优秀论文刊发的时效性,《临床肝胆病杂志》已对国家、省、部、市(地)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开通"绿色通道",免收审稿费,一经审查合格,优先发表。来稿请将"基金项目"脚注于首页左下方,完整表述如:"××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热忱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撰文,通过《临床肝胆病杂志》官方网站(www.lcgdbzz.org)的投稿系统踊跃投稿。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年1~4期“重点号”选题预告
2013, 29(9): 708-708.
摘要:

<正>为使作者了解我刊的编辑出版计划,及时地为我刊惠赐稿件,《临床肝胆病杂志》编委会确定了2014年1~4期"重点号"选题:1.肝移植;2.酒精性肝病;3.肝胆胰肿瘤;4.中西医结合肝胆胰疾病。2014年其他"重点号"预选题(具体刊期暂不确定):胰腺疾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胆道疾病;肝衰竭。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3, 29(9): 718-718.
摘要:

<正>《临床肝胆病杂志》于1985年2月创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支持的我国首个肝胆胰疾病专业杂志。刊载内容实行临床与基础并重,中西医并重,内外科并重,肝胆胰并重。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系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英国《公共健康研究数据库》(GH)、美国《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瑞典《期刊开放获取指南》(DOAJ)来源期刊,被

专家论坛
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新进展
刘晓慧, 郭海清, 张晶, 段钟平
2013, 29(9): 661-665.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07
摘要:
重型肝炎及肝衰竭是威胁广大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非生物型人工肝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然而疗效评价不一。本综述将重点介绍临床应用较多的6种非生物型人工肝的较高等级疗效评价研究的设计方案和研究结果,并结合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和人工肝原理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横向比较,分析现有人工肝技术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此外,还总结了非生物型人工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对策,并归纳了未来该领域在技术和临床研究方面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肝衰竭实验室检测的临床价值及新指标评价
聂青和
2013, 29(9): 666-669.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08
摘要:
肝衰竭的病因及临床类型复杂、并发症较多、病程进展较快、临床干预措施存在多样性,因此很难用单一某项实验室指标来准确地评价肝功能受损的程度及精确地预测肝衰竭的预后。近年来,一些反映肝衰竭预后评价的新的生物标志物、生化指标不断涌现,如何将这些新的指标结合经典的多种肝脏功能实验及生化检测指标纳入判断肝衰竭预测预后指标中,从而不断完善现有的反映肝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相关的评分系统和生物指标仍须要进行大量研究工作及临床验证。
人工肝和干细胞在肝衰竭治疗中的进展
何宏亮, 李建国, 高志良
2013, 29(9): 670-673.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09
摘要:
目前肝衰竭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等,近些年人工肝支持系统和干细胞移植在肝衰竭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介绍了临床上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法和生物型人工肝的细胞来源、细胞培养方式、生物反应器及临床应用等。探讨了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的机制和临床应用。针对人工肝和干细胞治疗肝衰竭临床疗效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两者联合治疗肝衰竭的可行性。
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诊断规范及停药标准
禹铮, 贾继东
2013, 29(9): 674-67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10
摘要: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是引起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还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及诊疗手段。从易感因素、诊断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对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介绍。了解药物性肝损害的最新进展,有利于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感患者;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标准,有助于药物性肝损害的规范化诊疗。
论著_肝衰竭与肝脏支持系统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M30、M65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朱冰, 游绍莉, 万志红, 刘鸿凌, 荣义辉, 臧红, 张爱民, 辛绍杰
2013, 29(9): 678-68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11
摘要:

目的检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M30、M65的水平,探讨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1例HBV相关ACLF患者(好转20例,无效11例);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例健康人为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中M30、M65水平,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ACLF组血清M30[(508.65±340.16)U/L]、M65[(768.75±290.02)U/L]高于CHB组[(212.27±91.33)U/L,P<0.05;(384.40±134.46)U/L,P<0.05]和健康对照组[(94.12±17.64)U/L,P<0.05;(121.99±29.25)U/L,P<0.05]。ACLF患者血清M30与M65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好转组与无效组血清M30、M6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38±349.45)vs(436.14±285.59)U/L,P=0.29;(817.25±307.66)vs(703.90±221.37)U/L,P=0.31]。结论 M30...

前列腺素E治疗急性肝衰竭的Meta分析
陈小红, 吴宗英, 王一平, 曾超, 潘涛
2013, 29(9): 681-68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12
摘要:

目的评价前列腺素E(PGE)与安慰剂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的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VIP、CNKI、CBM等数据库,查找比较PGE和安慰剂治疗ALF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2012年4月,无语言和出版物限制。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等级推荐进行分级。结果共2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5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PGE不能降低病死率,(RR=0.99,95%CI:0.62~1.57,P=0.96)。不良事件均轻微,但未具体报道发生率。GRADE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证据水平为低级,推荐等级为弱推荐。结论此系统评价结果显示,PGE不能降低ALF的病死率。鉴于该系统评价为二次研究,纳入分析的原始文献质量不一,而且评价过程也可能存在偏倚,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来验证。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初步探讨
游绍莉, 刘鸿凌, 荣义辉, 朱冰, 臧红, 刘婉姝, 万志红, 貌盼勇, 辛绍杰
2013, 29(9): 685-68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13
摘要:

目的利用自行构建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探讨其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转染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HepG2细胞为生物材料,构建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以2009年5月-2011年8月住院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治疗组进行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对照组进行普通血浆置换治疗。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组10例患者中,7例经住院治疗临床好转出院,其余1例因肝性脑病死亡,1例因肝肾综合征死亡,1例出院后死于肝衰竭。对照组10例患者中存活5例,其余1例肝移植,4例因肝衰竭死亡。2组患者治疗前MELD评分分别为24.26±2.54及24.71±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1,P=0.064)。治疗组治疗3 d、1、4周MELD评分平均分别为21.71±2.92、22.10±4.46、19.90±5.43。跟踪随访1 a,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平均值分别为14.24、11.32 ng/ml,腹部B超检查均未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结论自行构建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

论著_肝纤维化及肝硬化
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0例疗效观察
董小平
2013, 29(9): 689-69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14
摘要: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片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20名,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应用替比夫定片抗病毒及护肝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同时,联合应用扶正化瘀片治疗6个月。观测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变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治疗组AST(33.1±15.5 vs 39.5±18.4)、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1.78±0.41 vs 1.64±0.32)、TBil(13.8±6.6 vs 17.9±8.3)复常,ALT(55.3±23.4 vs 64.7±27.6)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0、2.085、3.172、2.012,P值均<0.05);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HA)(107.7±82.3 vs141.6±91.4)、层黏连蛋白(LN)(125.4±73.2 vs 154.9±76.5)、Ⅲ型前胶原(PⅢP)(0.61±0.56 vs 0.96±0.44)、...
论著_胆道疾病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王继恒, 高革, 史久健
2013, 29(9): 692-69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15
摘要: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7例行ERCP的术后并发症,7例为迟发性胆道出血,对出血时间、疾病谱、出血量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患者均存在胆管炎症,出血时间在术后24 h至2周,出血量为少量至中等量(≤1000 ml),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临床罕见,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论著_肝胆胰肿瘤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对策选择(附30例报告)
王元喜, 李志伟, 郑宇, 陈进, 庹青华
2013, 29(9): 695-697.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16
摘要: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自发破裂出血患者在治疗对策上的选择。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HCC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Ⅰ期手术9例,急诊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21例,TACE治疗后再手术切除10例,其余11例均为单纯TACE治疗,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检验。结果 21例经急诊TACE治疗者止血成功率为100%,其中10例患者TACE治疗后25周内进行Ⅱ期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均为HCC,术后3个月复查均未见腹腔肿瘤种植转移灶,术后1年存活率70%(7/10);9例行Ⅰ期手术切除的患者中,围手术期内死亡2例,3个月内发生腹腔或切口种植转移者5例(5/7),术后1年存活率44.4%(4/9);11例单纯TACE治疗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为27.3%(3/11)。急诊TACE联合手术切除HCC破裂出血在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存时间上均优于急诊手术切除及单纯的TACE治疗。结论 HCC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应首选急诊TACE治疗,再联合手术切除,可以明显...

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首诊中的价值
赵春华, 周文峰, 陈维华, 席祯, 张春梅
2013, 29(9): 698-70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17
摘要: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首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临床资料相对完善的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首诊时的AFP及影像学结果,以2011年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肝炎、8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177例PHC患者首诊时AFP≥400 ng/ml 93例,20 ng/ml<AFP<400 ng/ml 38例,正常46例,分别占52.54%、21.47%、25.99%,异常率占74.01%,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χ2=106.07,P<0.001)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χ2=67.82,P<0.001);177例患者中63例病程中AFP<400 3="">5 cm患者(χ2=8.62,P<0.005);首诊时AFP确诊率低于B超(χ2=30.39,P<0.000)和CT(χ2=84.83,P<0.000)。结论 PHC患者首诊时AFP异常率较高,且AFP水平越高,其诊断价值越大,AFP水平与肿瘤大小有一定关系;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生长和侵袭转移
沈波, 聂玉强
2013, 29(9): 702-706.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18
摘要: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肝癌细胞MHCC97L,以携带PPARγ腺病毒(Ad-PPARγ)为载体使PPARγ在肝癌细胞内高表达,联合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治疗,运用MTS、流式细胞仪、细胞伤口愈合及基质胶侵袭试验检测PPARγ对肝癌细胞增殖、调亡和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Bonferroni校正法分析。两组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相对于对照组,Ad-PPARγ使肝癌细胞高表达PPARγ,进而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活力(P<0.01),诱导细胞凋亡(P<0.01),削弱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20%60%)。AdPPARγ和罗格列酮对抑制肝癌细胞增长和转移具有联合效益。结论 PPARγ对肝癌细胞的增殖生长和侵袭转移有抑制作用,本研究为临床寻找可能的肝癌标志物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病例报告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亚急性肝衰竭1例报告
景婧, 罗生强, 宫嫚, 孙永强, 张帆, 张宁, 吴欣, 刘红虹
2013, 29(9): 707-70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19
摘要: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可影响全身各个器官,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累及肝脏时可导致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黄疸、甚至肝硬化,临床上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病(hyperthy-roidism united hepatic lesion)(简称甲亢性肝病)[1]。甲亢性肝病一般临床表现较轻,但个别会出现严重的肝损害[2],如本例为甲亢致亚急性肝衰竭。报告如下。
肝移植术后停用免疫抑制剂1例分析
吕国悦, 王传磊, 孙晓东, 邱伟, 杜晓宏, 张威, 王广义
2013, 29(9): 709-710.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20
摘要: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皮肤巩膜黄染4个月,全身乏力2个月于2003年6月2日入院,既往:2001年3月因门脉高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入院后行改善肝功能、全身状态及凝血功能治疗,之后于2003年6月20日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供肝热缺
综述
氧化应激、线粒体通透性转换与肝衰竭的相关性
王克菲, 朱跃科, 孟庆华
2013, 29(9): 711-714.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21
摘要:
目前治疗肝衰竭的主要手段有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肝移植和干细胞移植治疗,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凶险及治疗时机延误而最终死亡。氧化应激损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抗氧化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及其与肝衰竭疾病的相关性做综述,阐明氧化应激损伤在肝衰竭发病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进一步抗氧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
肝静脉压力梯度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曹旬旬, 陆伦根
2013, 29(9): 715-718.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22
摘要:
测量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是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最常用的方法。大量研究表明,HVPG可作为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预测因子,此外,HVPG还可作为一个预后指标,可方便临床医生以其做参考为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来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使HVPG下降到12 mm Hg以下或比基线值下降20%,达到此目标的患者其食管静脉曲张的首次出血和再出血的风险均大大降低。对于一级预防,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临床已广泛应用;然而,再出血的发生率仍然很高,临床上常用包括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内的药物联合治疗和内镜干预,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内镜下硬化剂注射和内镜下套扎。主要探讨目前HVPG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并重点对在肝硬化中HVPG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再出血及治疗反应的预测作用做详细阐述。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进展
秦华, 白石山
2013, 29(9): 719-721.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09.023
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治疗主要包括针对胆汁淤积的熊去氧胆酸、针对免疫异常发病机制的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以及并发症的对症治疗,终末期患者适合肝移植。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临床应用,对最新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结合近5年国内外PBC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观察哪一种方法可以根治PBC,不良反应最小,还须要进一步研究。